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拿了嫡子剧本后(235)+番外

作者: 方便面君 阅读记录

“这个不重要,现在我把这事交给你,你能胜任吗?”

卢多逊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若是办好了,那他便能跻身宰相之列了!

他正色道:“臣定不辱使命!”

既然卢多逊领了这个任务,那来年知贡举的便不能再选他了,赵老大还得琢磨别的人选。他顺口问卢多逊:“依你之见,来年让谁权知贡举比较合适?”

卢多逊谨慎地道:“如今身在中书门下舍人院、学士院,又能担此重任的唯中书舍人李昉、知制诰扈蒙、翰林学士侯陟、侯陶、陈鄂……”

赵老大听着觉得不对劲:“嗯?怎么漏了李穆?”

卢多逊顿了下,道:“沈继宗明年要参加省试,臣担心由他权知贡举会引来非议。”

“哦。”赵老大哦了声,又道,“我相信李卿不是会徇私舞弊的人。”

卢多逊:“……”

信任是一码事,实际上你就是想让李穆给沈继宗放水吧?!

赵老大还未决定让谁权知贡举,他遣退了卢多逊,又把自己儿子德昭找来,问了他一样的问题。

赵德昭提的名单跟卢多逊差不多,不过他却把江南降臣张洎、徐铉也推荐了。

赵老大道:“让他们权知贡举,只怕会有人不服。”

权知贡举这么重要的任务若是交给张洎、徐铉,无异于告诉众人,朝廷将要重用他们二人。舍人院、学士院的那些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能放过他们?

赵德昭道:“大宋既然已经平定江南,那便没有大宋臣子与江南降臣之分,我们也不该区别对待江南之臣。大宋该有大国风范、宽大的容人胸襟。”

赵老大颔首:“说得不错,那便让他们权知诸科贡举吧!”

虽然没能让他们成为省试的考试官,但成为诸科的考试官这个结果已经让赵德昭很满意了,毕竟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说明自己在他爹心中的地位又提高了。

赵德昭推荐让张洎、徐铉权知贡举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朝臣在上朝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出来表示反对,理由自然是因为这二人是江南旧臣,而这次秋闱考试也有江南的读书人,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偏私?

赵老大没说话,只是问他们举荐谁来权知贡举。

有人举荐石熙载,有人举荐侯陟,有人举荐扈蒙,也有人提议让上上次因为徇私舞弊被责罚过一次的李昉。

赵老大心里有数了。这石熙载是赵光义在任开封尹时的开封府推官,属赵光义一党。而侯陟与卢多逊的关系很不错,往来密切,前几年曾与王佑同知贡举,结果没有锁闭科场,在出题期间照常进出贡院,与人往来。他被人告发后,改任知扬州。

至于扈蒙和李昉,他们都跟卢多逊有过节,而且也未曾与赵光义有过多的交往,倒是可以考虑。

到了十月中下旬,赵老大仍旧没有定下权知贡举的人选,赵光义便有些坐不住,找了机会进宫。

赵老大还是很高兴弟弟能进宫的,当即便安排了美酒佳肴与赵光义一块儿享受。

赵光义没有提权知贡举的事,而是将州学这事作为切入点,道:“我听说卢参政正在筹办州学?”

“啊对,这是我交代他去办的。”

“兄长怎么忽然想到要办州学?”

赵老大乐呵地道:“这是沈继宗给我提的建议,我觉得挺好的。这打天下得靠武将,可是治天下,武将便不如文臣了,所以要多些栽培文学之才。”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一事,便让王继恩把沈霁让人抄录的《开宝九年丙子解试名榜集》拿来给赵光义,又道:“开封的那些读书人还在闹吗?”

赵光义早就知道赵老大对沈霁的态度了,他丝毫没有怪罪沈霁,反而还许诺往后每一次解试都会让各地把解试榜首的文章抄录,送来史馆典藏。所以赵光义不能挑沈霁的错处,只道:“闹归闹,但不成气候。”

赵老大高兴地说:“让他们闹去,等州学这事办妥了,他们自然就不闹了。”

他之所以如此重视沈霁的意见,不是他有所偏爱沈霁,而是他看到的比沈霁长远。

兴办州学的好处可比沈霁所说的更多。因为一旦下达这个诏令,那州学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官学,地位虽不如国子监,却能享受到一样的待遇。同时州学不会设下品官之子才能进学的门槛,寒门子弟就有机会进入州学,这必然会受到寒门子弟的青睐。

所以这个诏令下达后,州学必然会引起读书人的热议,他们的心思也会放在如何考进州学上面,就没空去为了一本文集而闹事了。

赵光义很是聪明,从赵老大的只言片语中便明白了赵老大的格局,他的眸光暗了暗,若这个主意是他的人想到的那就好了,这样他就能再拉拢一波人心。

上一篇:小跟班[快穿] 下一篇:帮我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