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年代文中暴富(268)+番外

作者: 素昧平生_ 阅读记录

苏叶听了何老师的话摇摇头, 不等她开口,周毅已经替她把话说完了,“何老师,罐头厂的罐头哪里来?”

嗯,一个罐头估计比十盒水果都要值钱。钢铁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产量很低,每年都优先供应军工机械、民用制造业。

苏叶微笑着抿着唇,肯定了何老师的思路,“何老师这个就地解决的思路是挺不错的,这一点值得赞扬。”

她拿出一份方案书,“咱们虽然做不起水果罐头,但是做果汁却是可以的,罐头盒没有,玻璃瓶却不难找。”

国家经历了三年缺粮荒,酿酒需要大量的发酵粮食,酿酒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国家特意下令要求暂停酿酒业发展。很多酒厂干不下去倒闭了,靠着它存活的玻璃厂也在苟延残喘,现在正是玻璃厂产能供大于求的时候。

几个人凑在一块看着苏叶的建果汁村工厂的方案书,还是苏老师靠谱!

她打开春时就想好了建水果工厂,这个月开始建工厂,等到11月份脐橙成熟时,正好赶上榨果汁。

他们越琢磨越有劲儿,玻璃瓶不值钱,水果是现成的、劳动力也是现成的。等厂子建起来,以后每年都不用愁水果销路的问题,简直是永绝后患。

秋收结束后,苏叶开始着手准备盖厂房,木料、水泥、泥沙共花费一万元。全村的劳动力全去了,打算盖成一排能容纳1000人的工厂。苏叶联系了长友的陆厂长,陆厂长得知她正在筹备建果汁厂,给了她一点建议。

“C市有家啤酒厂在卖设备,有些设备你们能用得上,价格也不贵。”

像清洗、灌装的流水线,啤酒厂和果汁厂大同小异。苏叶把购买设备这件事交给了何老师,何老师风趣地拍拍自己:“包在我身上,保证拿下最便宜的设备。”

陆厂长跟苏叶说,“你们村今年供应的花生油料很好。”

可惜上沟村就巴掌大的地方,而油厂每个月都要消耗十几吨油料。他正在考虑苏叶之前的建议,工厂和农村合作,出资金、技术、生产资料让农民种这种花生,这样长友就有了自己的油料供应基地。

上沟村的花生籽粒饱满、品质好,出油率比普通花生还要多4%。陆厂长知道这是阮儒良特意研发的高产花生。虽然现在专利这个概念还没有诞生,但陆厂长却愿意出钱买阮儒良这套技术。

苏叶从C市回来,给阮儒良捎了一句话,“陆厂长想买老师的种子、种植技术,他想自己找农户种花生,阮老师这几天琢磨琢磨该收多少钱合适。”

阮儒良瞪了苏叶一眼,意思是怎么好意思收钱。

“你让陆厂长尽管来,我们的花生种子按成本卖给他。种植技术也不是什么秘密,让他派几个骨干来我这学习技术。”

阮儒良挂着人家工厂的技术工程师的头衔原本就有点心虚,虽然没有工资领,但总归是占了人家的便宜。他在X大时,面对的不是凤毛麟角的大学生、就是留学归来的教授,阮儒良挂着长友技术工程师的头衔,走到哪里别人都恭敬地称呼他一声“阮工”、“阮老师”。

再说长友是国营工厂,它也是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办事,阮儒良的想法很朴素,既然都是为国家做事,那就不需要额外花钱。

在阮儒良的再三推托之下,最后陆厂长给了他五十块的“技术补贴”。

苏叶直感叹这个年代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五十块买到了高产花生的专利使用权不说,还附赠一个专家顾问,连培训费都免了。

……

九月,何老师买到了啤酒厂的清洗、发酵、灌装三条生产线。马根生号召全村人盖工厂,村里要建自己的果汁厂这件事让整个村都疯狂了。

这年头人人都挤破了脑袋想进城、进城里的工厂,没想到他们家门口就开了一座工厂?

他们祖祖辈辈全都是农民,以后要当工人、能吃上国家粮了?

马根生掩饰不住满脸红光,挨个和大伙解释:“咱们村的工厂是集体性质的,不是国营的,算不上吃国家粮。不过在厂子里工作的全都算是工人,每个月发工资。”

能当上工人即使不是吃国家粮,大家也满足了!

他们盖厂房时愈发卖劲,他们起早贪黑,白天干、晚上太阳落山也舍不得走,仿佛手里砌的不是砖瓦,而是美好的未来。所有人都是自愿出工的,干完一天记十个工分,可是出的力气却不止十个工分。工地有人专门负责做饭,每顿饭里隐约能看到肉沫、有时候甚至有肉片。

听说是专门杀了一头猪犒劳大伙干活。

一中的这批高中毕业生刚来不久,便赶上了村里热热闹闹地建厂、盖厂房活动。看着一排青砖水泥厂房拔地而起,见证村里第一个果汁厂盖成,他们与有荣焉。他们写信给了上一届从这里走出去的师兄师姐们,描绘上沟村日新月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