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我是林黛玉她叔(205)

作者: 晋代衣冠 阅读记录

林清脾气还是挺好的,但被李仪芳这么一通戏耍,再好脾气也生气了,在马上稳住后,立马高声回敬他:

“李仪芳!你大爷的!!”

没皮没脸的李仪芳闻声不仅不生气,还在后面恣意开怀大笑,笑声震地准备在野外过夜的野生鸟类都受了惊,纷纷尖叫着从土地飞上天空。

第96章 出使㈢

林清稳住身形后, 马儿已经驮着他来到那批村民跟前,李仪芳后脚就跟了上来。

李仪芳瞧着领头的村民上了些年纪,衣服最新, 补丁最少, 人也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便知他就是村里的话事人。

于是纵身下马,来到那人跟前, 拱手一揖,说了句:“老乡好。”

那人眯着眼打量李仪芳一番,旋即笑道:“将军好!”

李仪芳点点头, 随即拉过刚刚下马的林清, “这是老乡,快过来见见。”

林清刚要拱手见礼,却被那领头的一把扶住, 口中还连声呼喊:“使不得、使不得。”

林清见此只得作罢。

那领头见军中来的几个都这般有礼貌,语气间不由得多了几分敬重。

“将军、大人。”那领头的和缓笑道:“这是我们村儿特地给将士们准备的吃食和清水, 都是刚刚出锅的, 还冒着热气哩!将士们旅途辛苦了, 不能总啃干粮, 该吃些新鲜的饭食,咱们小老百姓也没什么好东西送过来,只盼着诸位将军和大人别嫌弃,收下我们的心意, 如此,我们方能心安。”

李仪芳推辞, “老乡别这么讲。谁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都是老乡辛苦耕耘栽种才能得那么一点儿粮食, 本身关外的条件就比不得关内,若是再拿你们的粮食来吃,岂非要让你们饿肚子?这种事我们是万万不能做的,老乡还是把东西拿回去吧。我们带了足够的粮食和水,不会饿着也不能渴着。”

领头的还想再说什么,李仪芳却提出要去村子里看看,“老乡,您看这样行不行。我打小就听闻神武大将军的事迹,十分仰慕他,奈何不能出关,不能到他墓前祭拜,如今整好到了村门口,老乡就带我们进去看看,权当了我从小到大的夙愿。”

林清看李仪芳脸不红气不喘地说慌,嘴角直抽抽,还真是厚脸皮呀……谎话信手拈来,要不是他清楚李仪芳年轻时经常在外游荡,关内关外随便进,他简直都要信了李仪芳的胡话。

还有,那位镇国神武大将军狄逸的墓,原来就在这个村子呀!南柯国国史上并没有记载这位将军葬在哪,林清还以为以僖宗皇帝对他的宠幸,会让他陪葬在自己的陵墓周围呢。

那领头的听闻此言,先是愣了一愣,继而又眯着眼打量了李仪芳一番。

李仪芳则趁他愣神之际,曲起手指放在嘴边吹了个口哨,在后面远远跟着的几个骑兵立即纵马奔来这边。

李仪芳吩咐道:“还不快送老乡回村。”

领头的终于反应过来自己中了李仪芳的声东击西计,反抗吧,他们几个手无寸铁的村民如何敌得过经过专业训练的骑兵?况且人家也是好意,罢了罢了……

领头的苦笑几声,吩咐后面担着担子的村民都回去。

唉……活了一大把年纪,倒被一个毛头小子给戏耍了,什么世道呀。

林清在一旁也看呆了,这厮的行事作风倒是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干脆利落不拖沓。

李仪芳吩咐所有骑兵都下马,替几位老乡接过手里的担子。那位村民一开始还连呼‘使不得、使不得’,最后李仪芳直接这是他们军规军纪,要是不遵守,回去要挨罚,村民们才将手里的担子交给士兵们。李仪芳本人也做榜样,虽然没有直接挑担子,但也牵着马跟那群村民步行回村庄。骑兵们的马都跟骑兵本人很熟了,即使不要骑兵们亲自牵着,也能‘老马识途’听话地跟在骑兵们身后。

林清对李仪芳的行为再次‘刮目相看’,说实话,今天李仪芳不知给了他多少‘惊喜’,林清心里虽然有些不舒服,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好像发现了李仪芳的另一面。

林清牵着马,默默跟在李仪芳身后,李仪芳则十分自来熟地与领头的聊着天。

从聊天内容得知,今天来送粮食的村庄就是狄家庄,领头的就是村长。狄家庄并非只有狄姓人家在住,还有王姓、李姓、周姓等等,只不过因为狄姓是狄家庄的大姓,人口占了全村人数的八成,这才叫做狄家庄。

守在村口的人,老远便瞧见一伙儿身着戎装的士兵挑着担子向他们走来,于是赶紧回去禀告狄村长的儿子狄二狗。

狄二狗仔细盘问前来禀告的人,让他说说具体的情形,得知大致情况,当机立断,吩咐村子里的人备好酒水饭食,准备迎接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