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时差十四年(5)

作者: 林子周 阅读记录

悍匪又掏出了她的“手机”。

“今天是几月几日?”

“……3月……3月11日?”杜思人回答她。

“二零……哪一年的3月11日?”

“2005年3月11日。”

第3章 1-3

在闹市区却完全没有信号的手机。

闲置了一个月却一点落灰都没有的房子。

年轻的,与照片上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子,邻居家的大妈喊她“思人”。

刚刚还空荡荡的502的门框,张贴上了一副喜气洋洋的对联。

2005年3月11日……

林知鹊看着杜思人,心想,不是她疯了,就是我疯了。

她飞跑下楼,一切与她刚刚上来的时候无太多变化,但又确实有哪里变了,老式楼房的斑驳感消失了,小区里的树变得矮瘦稀疏,黄昏的光在3单元楼下铺洒了一地。

有个中年男人从外面回来,把摩托车停在单元楼下,林知鹊认得这辆车,本田大白鲨,她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里叛逆的男孩子会偷偷骑来上课,车后座带着长发飘飘的女孩子。

中年男人取出夹在车头的报纸,似笑非笑地上下瞄了她一眼,绕过她上楼去了。

小区的布告栏上贴着禁止高空抛物,还有区域停电的通知,落款都是2005年3月某日,布告栏的边角里还夹着几张《热爱女声》的宣传单。

刚刚她来时还一片沉寂的小区忽然变得热闹起来,空地上有年轻的妈妈带着小孩子在打羽毛球,放学的年轻男孩子吊儿郎当地踩过花圃,一边用一只小灵通手机给女朋友打电话。

林知鹊走过小区门口,门卫还是刚刚打瞌睡的那位大爷,精神抖擞地在耍太极,看见她就咧开嘴笑了,问小姑娘怎么这么眼生,是不是来找男朋友的。

小区门外有个报刊亭,摆着当天的各种报纸,《人民日报》、《锦城晚报》、《财经报》……日期是:2005年3月11日,星期五。

新闻头条是:“2005春风劲,迈入‘十五’时期最后一年,聚焦今日两会……”

各类花花绿绿的期刊杂志挂在一边,崭新一期《当代歌坛》的封面是年轻的言承旭。

柜台底下夹着手写的“话费充值,50元卡价格51,100元卡价格101”。

林知鹊决定再次上楼。

502的门还没锁上,杜思人似乎一直趴在阳台上看她,望见她进楼来了,又急忙跑到门边堵着门口等她。她本着唯物主义世界观,脑海里闪过几个可能性,比如说这是一个骗局,比如说她姑姑杜思人有个私生女,比如说这根本是在做梦,自己此刻还坐在华东飞往锦城的航班上。

这梦太过真实,她数着台阶往上走,每一层台阶都是8级,不多不少,井然有序地、理所当然地存在着。就算这是个梦,怕也只能做到底了。她缓步走上最后几个台阶,斟酌着该说些什么。

杜思人瞪着圆溜溜的眼睛一直看她,刚刚还是怯生生地偷瞄,现在则是明目张胆地东看西看。

林知鹊先解释:“你们家门刚刚没有关好。”

杜思人点点头,似乎全盘接受了她的解释。

情况实在太过抓马,她一时也想不到接着要说些什么,只好说:“我没地方好去。”

杜思人好声好气地问:“你…是不是离家出走了?”

得,不用她费劲想该怎么办了,杜思人已经帮她把穿越剧本想好了。

没等她回答,杜思人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她下意识地回答她:“我叫林知鹊。”

幸好,现在是2005年3月,杜思人还不知道在这世上除了杜之安,她还有一个叫林知鹊的侄女。

“灵芝雀?听起来像一种长命百岁的鸟。”

“是声名鹊起的鹊。”

杜思人咧开嘴笑,一副单纯又傻气的样子。

“好。知鹊,你想不想赚点钱?”

杜思人讨好地巴巴地望着林知鹊。

她的头发没有吹干,发梢慢慢地渗出水珠子,滴在木地板上,她赤着脚,3月的锦城还很凉,阳台的风穿堂过,把她吹了一个哆嗦。

林知鹊发现杜思人的皮肤很白,一双腿又细又直,个子也很高,大概要比自己高出半个头。

她在脑海里飞速地分析:如果现在真的是2005年,意味着她在这里没有身份,寸步难行,几乎不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她的行李寄存在酒店,身上没有现金,移动支付在这个年代行不通,也没有人会相信她是来自未来,她妈妈现在带着年仅13岁的另一个自己生活在上千公里以外的华东市,就算她有可能会帮她,没有身份证和钱,她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杜思人问她想不想赚点钱。

“什么钱?”

于是杜思人慢条斯理地就开始说了,说她的大学室友、好闺蜜路小花,上个月抢了她另一个女同学徐文静的男朋友,然后怎么怎么的,路小花刚刚忽然就打电话来,说今晚上不和她一起去打工了,好像是说,要去分手,但也没听清,怎么怎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