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时差十四年(62)

作者: 林子周 阅读记录

徐文静噤声,扭头看着车窗外,一路都不再提及刚刚的话题,雪山始终在她们的前方,随着车子行进,在视线中越来越清晰,远远的,路的尽头出现一个关卡,红漆字牌悬挂,是“雨安”两个大字。

*

雨安是座很小的城市,按照林知鹊的认知,几乎就像是个小镇,布局横平竖直交叉,好像整座城市就只有那么几条大马路,幢幢平房间穿插着刚刚兴建起的大片楼房,最惹眼的建筑只有银行、市政办事大楼和一个看着并不时髦的商场。

徐家住在一条街上最漂亮的几幢红砖楼之中,赵家就在楼下。徐家父母温和热心,收拾了客房给林知鹊住,李导一家前几年搬到了锦城,因此借住在赵仟家里。

午饭席上,徐家爸妈多谈的是女儿的婚嫁,不停地说岁数到了,定了工作也是时候该考虑,说哪个叔叔的儿子也在锦城,青年才俊,和徐文静岁数相当……说起赵仟,是“那孩子看着不定性,学音乐的,也不知道将来什么打算,你们都这么大了,要知道分寸,不能像小时候那样了”。徐文静低头吃饭,由着他们讲。

话头转到林知鹊身上,望着徐妈妈热切问询的眼光,她搁下筷子,脸不红心不跳地答,嗯,结婚了,孩子两岁了,老公?老公在银行上班。

徐爸爸连连点头,银行好啊,银行好。

徐文静很惊讶,说真看不出来。徐妈妈说,有什么看不出来?我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人嘛,到了年纪,该有的都有,就是福气……

吃过饭,李导与徐文静各自出门去见旧友。

林知鹊便独自出门,在附近的街上慢慢溜达。这里确实离姑娘山很近,哪怕在并不那么晴朗的天气里,依然可以看见雪山温柔的起伏。

她朝着雪山的方向,走过沿街的住宅与商铺,两侧的建筑是呈阶梯式的,越来越低,在路的尽头,是一排矮矮的泥瓦平房,其中有一间尤其大的,挂着掉了色的招牌,写着“日日新超市”。

这超市又矮,又完全没有什么装潢,泥灰的墙,冷冰冰的铁制货架。只有商品是五彩纷呈的,显出一股廉价却真切的生气。超市的门口,摆在夹着各式塑料儿童玩具的铁网旁边,放着一张旧矮桌,就放在可以望见雪山的地方,桌上摆着一套画具,足有几十个颜色的水彩笔和一套水彩颜料,还有一只高脚盘,装着一些糖果零食。

这只桌子就这样随意摆着,没有名义,看不出用处,也并不快乐或是伤心。

店老板是个矮妇人,开朗健谈,见林知鹊一副闲散外地人的样子,招呼她到店里一起看电视。她说你有没有看啷个《热爱女声》?你长得这么乖,咋个不去参加?我家女娃娃还太小,才上小学,喊着要去参加咧。

收银台上摆了一张全家福,是在影楼拍的,妇人抱着一个肉墩墩的五六岁小女孩,旁边坐着她的丈夫,两个人身后,站着一个纤瘦的清秀少年,理了一头狗啃一样的寸发。

老板捧出一包散装的瓜子,倒在桌上招呼林知鹊一起嗑。边看电视,老板边念叨着说,也不知现在坐大巴去锦城一张票是多少钱了,听说这个比赛在锦城也办咧,到时候,我带我家女娃坐大巴去报名。

她在咔嚓咔嚓的间隙中说,你知道吧?小孩子要干什么,喜欢什么,就让他去吧,要成为一个啥样子的人,就凭他自己的造化,像种一棵树,他要往西边长,你非要往东边拗,都不知道他被拗得有多疼。

林知鹊从电视屏幕上移开目光,偷眼看着那张裱在暗红色相框里的全家福,那个少年眼神躲闪,抿着唇,像是在尝试着笑一笑。

第30章 8-3

“去雨安啊?刚刚开走一趟。你们等一哈儿吧,看晚点儿人够不够,人多就发车。”售票窗口的小哥探出头来如此说完,又缩回椅子里看报纸。

杜思人与路小花在客运站冰凉的长椅上排排坐。

“我们就这么傻等着啊?”路小花哀怨。

“不然呢?我们走了,车开了怎么办?”杜思人抱紧自己的书包。

路小花打了个哈欠。她被杜思人的七通来电从被窝里给薅起来,徐文静不在,她们全组约好了偷懒,排练取消,昨晚在KTV玩了大半个通宵。

唱到凌晨两点,人人困得在KTV的沙发上东倒西歪成一片,杜思人倒是来了精神头,一个人抱着麦克风,一首一首地唱情歌。

“我饿了。我们出去吃饭吧。”她撒娇,企图将杜思人从这破破烂烂的客运车站拐走。

谁知道杜思人发什么疯,忽然改了主意,非要陪她去雨安。

这车站小之又小,售票窗口一个,候车的座位也只有两排,时刻表上明明写了去雨安是每天早午晚三趟,因为卖不出票,连中午这趟车都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