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明皇太孙日常(102)+番外

张明珍虽说是大嫂,但是男女有别,她不好进朱高煦的房间,就和韦氏在外间聊了起来。

“二叔,我来看你了。”

“瞻基来了啊。”

“二叔,你今天还疼不疼啊?”他是不会给二叔吹吹的。

“不疼。”朱高煦嘴上这么说,但是他胸口的伤口隐隐作痈。

“二叔,奶奶说你不能多说话,那我就不跟你说话了啊。”朱瞻基本来打算气一气他二叔,给他爹爹出口恶气,但是他又想了想,如果把二叔气出好歹,爷爷和奶奶肯定怪他。他打算等二叔好了后,再气二叔,再为爹爹报仇。

“好。”朱高煦的确没有什么精力说话。

“盘烒叔叔,我们玩拼图吧。”

“好啊。”

朱瞻基和朱盘烒坐在地上,一起玩拼图。

地上铺着厚厚的毯子,又烧着木炭,很暖和。

朱瞻基和朱盘烒一边叽叽喳喳地聊天,一边玩拼图。至于朱高煦,他们两个早就把他忘了。

朱高煦一开始觉得朱瞻基他们吵,但是听着听着,他就慢慢睡着了。

韦氏进来见丈夫睡着了,就让朱瞻基他们先回去。当然,临走的时候,没有忘记给朱瞻基金豆子。

中午,朱棣和宁王没有回府用午膳,直接在城里的酒楼用膳。用完午膳,朱棣继续带着宁王逛北平。

逛了一会儿,朱棣就带着宁王去庆寿寺休息。

宁王对道衍不了解。乍一看道衍,觉得这个和尚平平无奇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聊了一会儿就能发现这个和尚不简单。

道衍不仅精通佛法,对道家的经义也非常了解。

宁王深信道教,跟道衍越聊越投入。

朱棣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就坐在一旁喝茶。

聊到傍晚,宁王这才跟着朱棣离开。

“四哥,你有大师相助,你所求之事肯定会成功。”

“承你吉言。”

“四哥,过完年,你就要南下了吧?”

“有这个打算。”这并不是不能说的事情。

“四哥,我建议你先取中都。”宁王口中的中都是凤阳,是他们的老家。他们小时候经常去凤阳。

朱棣微微颔首:“中都肯定是要取的。”爹在世的时候经常去凤阳,也一直对他们说凤阳是他们的老家,绝不能忘了凤阳,更不能忘了祭拜葬在凤阳的爷爷奶奶。“十七,你不跟着我一起去?”

宁王婉拒了朱棣:“四哥,等你取了中都,我再跟你一起去祭拜爷爷奶奶。”

朱棣也不勉强宁王:“好,到时候我们一起祭拜。”

宁王跟朱棣说起他们小时候在凤阳的事情。

他们兄弟俩非常怀念在凤阳那段的生活时光。那个时候,所有兄弟都在凤阳。

回到燕王府,宁王一家人和朱棣一家人在一起用晚膳。

用完晚膳,宁王一家人才回到自己的院子。

宁王妃教朱盘烒读《千字文》,宁王坐在一旁看书。

朱盘烒学了一会儿就困了,宁王妃把他交给了奶娘,让奶娘带他去睡觉。

“今天跟四哥逛了北平,有何感想?”

宁王放下手中的书,一脸深意地对宁王妃说道:“跟随四哥是对的。”

“你就这么确定南京那边会输,四哥会成功?”宁王妃不太懂朝政,但是她觉得朱棣想要成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允炆不是四哥的对手,四哥会成功的。”

“朝廷可是有不少大军。”

“哪怕朝廷有一百万大军,也不是四哥的对手。”宁王客观地说道,“四哥有一个优势是允炆没有的。”

“什么优势?”

“朝廷大军里的大多数将士都认识四哥,并且和四哥并肩作战过,而允炆和他们却没有半点关系,比起允炆,他们更信服四哥,这就是四哥一路大捷的原因之一。”

朱棣在出兵过程中,有不少将士主动投降归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允炆继位后,重文臣轻武臣,这让武将们对他很不满。而四哥很重视信任武将。”宁王感叹道,“如果是雄英,武将们是不会投靠四哥的。”

“这么说,我们一家人要暂时在北平住下来了。”

“嗯,你要是觉得住在四哥府里不方便,我们可以搬出去住。”宁王说道,“在四哥没有成功之前,我们暂时还不知道去哪里。”

“我们搬出去住,四哥也不放心吧。”住在别人家里,当然没有住在自己家里舒服自在,但是他们的家暂时没了,也只能住在燕王府。“四嫂人很好。”

“那就继续住在四哥府里。再说,让盘烒跟瞻基亲近也好。”

“你的意思是?”

“你觉得瞻基为什么能梦到父皇他们?”

宁王妃摇了下头:“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