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明皇太孙日常(218)+番外

这些得到丰厚赏赐的人都是跟着朱棣一路打仗的人,他们为朱棣出生入死,理应受到重赏。

等封完功臣,马三保又开始宣读圣旨,这是封文臣的。

对于投诚的文臣,朱棣自然会奖赏,给他们安排官职。基本上来说,他们都升职了,比在建文帝时期的官职要高。

以前一些不被建文帝重用的文臣们,也被朱棣安排了要职。

等奖赏完将士们和大臣们,朱棣这才开始封自家人。

首先,自然是册封燕王妃为皇后。其次,册封为朱高炽为太子。

朱瞻基听到册封他爹爹为太子的旨意时,心中大吃一惊,因为这跟历史上不一样。他在那本金手指书上看过他爹爹的生平。他爷爷当了皇帝后,并没有立马下旨册封爹爹为太子,而是第二年才被册封为太子。

当时,朱棣迟迟不肯立太子,文臣们和武臣们还进行了一番博弈。文臣们是拥护他爹爹,而武臣们是拥戴他二叔的。

武臣们见朱棣迟迟不愿意立朱高炽为太子,就知道他想要立朱高煦为太子,纷纷向朱棣建议立朱高煦为太子。

文臣们自然不甘示弱,纷纷支持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棣最后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是因为解缙的一番话。他问解缙谁适合做太子,解缙说朱高炽适合做太子,他沉默不语。后来,解缙又说了一句“好圣孙”,他这才立朱高炽为太子。

而如今朱棣直接下旨立朱高炽为太子,这让朱瞻基非常吃惊。不过,他又想了想,现在又不是历史,跟历史上不一样很正常。

朱高煦听到册封朱高炽为太子,心中自然非常不甘。他原本以为他爹会犹豫,不会立马册封太子,没想到他爹没有任何迟疑,马上就册封大哥为太子。

凭什么?!

出兵过程中,他不仅立下赫赫战功,还好几次救了爹。有几次为了救他爹,他差点丧命。大哥为爹做了什么,他只是守着北平府,没有立下任何战功,也没有救过爹。就因为他是嫡长子,所以他就能被册封为太子?

朱高煦心中是满满怒火和不满,但是他没敢表现出来。被封为汉王的他,还得跪下来谢恩。

比起朱高煦的不甘,朱高燧就显得冷静多了。他早就猜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但是这不是最终的结果。他被封为赵王。

接着是周王和宁王他们。周王之前被建文帝贬为庶民,朱棣自然要恢复他为亲王,当然还要给他封地。宁王虽然没有被建文帝贬为平民,但是朱棣作为新帝,当然要重新封他为亲王。不过,他这次的封地不在大宁,而是在南昌。

宁王对于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如果朱棣还让他去大宁,他才觉得奇怪。

其他几位王爷,也重新被封了王。当然也有些王爷没有归顺支持朱棣,被朱棣贬为了庶民。

被重新封了王的王爷们,他们虽然还有封地,但是他们的护卫减少了很多。

朱棣不会像建文帝那么蠢,强硬的削藩,而是减少亲王的府兵。再加上,一些其他的限制,让他们就算想造反也没有实力反。

对于这些王爷们来说,待遇减少就减少了,总比削藩强。

在这点上,王爷们就觉得朱棣比朱允炆好。

至于朱瞻基,他没有被册封。虽然朱棣非常疼爱他,但是暂时还不能册封他位皇太孙。

朱元璋定下来的规矩,皇室子弟要满十岁才能册封。也就是说朱瞻基要到十岁才能被封为皇太孙,朱盘烒也要到十岁才能被册封为宁王世子。

之所以要定在十岁,是因为小孩子小的时候要是有了爵位,有可能承受不住,会折寿,甚至会夭折。再者,小孩子在小的时候容易夭折,不一定能活到十岁。

其实,朱棣有想过直接册封为皇太孙,但是为了让宝贝孙子健康平安地长大,他还是决定先等等,等朱瞻基十岁再册封。

封赏完后,接下来就是隆重的庆贺。连续庆贺了三天才结束。

三天后,朝堂恢复秩序。

朱棣既然是皇帝了,那他的年号也该定了。

文臣们拟的年号是“永清”,有一种永世清明的意思。不过,朱棣不太喜欢这个年号。

朱瞻基在偏殿跟道衍读完书,来暖阁找朱棣。

他先给朱棣行了个礼,随即走到朱棣的身边,见朱棣面前的御桌上摆放着一张写着“永清”两个字的纸。

“永清,这是什么?”

朱棣一把抱起朱瞻基,让他坐在他的腿上。

“这是大臣拟的年号。”

朱瞻基拿起写着“永清”的纸,“皇爷爷,你不喜欢这个年号吗?”历史上他皇爷爷的年号不是永清啊。

“不喜欢。”虽然永清这个年号的寓意很好,但是不是朱棣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