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明皇太孙日常(450)+番外

朱棣没有插手朱瞻基训练一事,让他放手的去做,然后等着看他训练的结果。

关于朱瞻基的童子军,朱棣直接在北京城中招收的。

一听要做朱瞻基的士兵,北京城的孩子们非常积极地报名。

朱棣没有给朱瞻基多招人,就招收了五十个孩子。

朱瞻基每天除了读书,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训练他的军队。

朱棣和张玉他们对朱瞻基训练方法很惊奇,这跟他们训练士兵的法子完全不一样。

刚开始几天,朱瞻基只是让五十个孩子站军姿。别小看这站军姿,要想站好可不容易。五十个孩子整整训练六七天,才把军姿站好。

张玉他们的将士并没有训练过站军姿。虽然他们是精锐的军队,但是他们的站姿真的很……用朱瞻基的话说很没有精气神。

在朱瞻基忙着训练他的军队的时候,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则忙着去大漠巡视,维护北境的安宁。

时光如梭,很快就到了除夕。

虽说今年不回南京过年,但是朱瞻基他们在北京城的年过得也非常热闹。

今年,朱棣和北京城的老百姓一起过年,来一个与民为乐。

南京城里,因为没有朱棣,这个年过得不太热闹喜庆。

过完年,又过完上元节,朱棣在北京城下了一道旨意,那就是鼓励北京的老百姓开荒。

北京城虽然比南京城大,但是繁华比不上南京城。最重要的一点是,北京城的人口没有南京城的多,良田也没有南京城多。

目前为止,北京城的田地产出来的粮食只能自给自足。如果想要让北京城作为京城,那么现在的人口和田地是不够的。

在正式迁都之前,朱棣先鼓励北京城的百姓们开荒,开出更多的田地来。这样等迁都后,能保证百姓们都有田地。

当然,还得在北京盖建新皇宫。新皇宫要比南京的皇宫宏大,那么所需要的材料也非常多。

北京的树木不是很多。最重要的是北京没有楠木,楠木得从其他地方运过来。为了保证能让材料顺利地运到北京,运河必须修好。

朱棣在来北京之前,派宋礼去修运河。除了宋礼,还有夏原吉。

夏原吉主要负责修理浙西、苏、松等地的水域。【来自度娘】。

宋礼和夏原吉治水都很有一套。在他们两人的治疗下,运河畅通了很多。但是,因为修河花费的人力也不少。在修河过程中,也死了不少人,这让百姓们有些怨言。再加上,一些漕帮的人煽风点火,导致百姓们对于修河一事越来越不满。

朱棣听闻此事后,就让朱高炽安抚这些百姓。

朱高炽还是有些能力,在他的安抚下,原本怨声载道的百姓们没有再抱怨了。

朱瞻基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想到那本金手指书上记载的事情。历史上,皇爷爷迁都北京是对后世影响很大,北京作为京城也影院深远,但是迁都一事真的是花费了少财力和人力。

因为这事,民间起义不断。也因为这事,百姓们对朱棣非常不满。

他皇爷爷在位期间做了很多大事。这每一件大事都劳民伤财,导致民怨不断。

“皇爷爷,你有算过迁都花费的财力和人力吗?”

这个问题问的朱棣愣了下,他说道:“并没有细想过。”

“皇爷爷,迁都花费的人力和财力可不是小数目。”朱瞻基说着,就跟朱棣简单地算了下。

朱棣听完后,眉心狠狠一皱,他没想到会花费如此巨大的财力和人力。

“皇爷爷,你还要北征,这两件事情加起来花费的更多,届时民间肯定怨声载道,会影响你的名声。”

“瞻基,你告诉皇爷爷,秦始皇修建长城是对是错?”

“自然是对的。”长城发挥的作用可是非常大。如果没有长城护着,中原地区只怕永远不会安宁。

“秦始皇修建长城的时候是不是也花费了很多财力和人力?”

“是的。”

“秦始皇在意了吗?”

“没有在意。”朱瞻基明白朱棣的意思,“皇爷爷,我跟你说这些,并不是反对你做,而是让你知道做这两件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瞻基,你说的这些,皇爷爷知道,但是皇爷爷考虑的不是眼前,而是日后。”朱棣信心满满的说道,“皇爷爷相信把京城迁到北京是对的,后世也会觉得朕迁都是对的。”

后世的确认为朱棣迁都北京是对的。

“瞻基,有些事情,现在做起来会让很多人认为是错的,但是后世的人会觉得是对的。”朱棣一脸深意地说道,“现在或许不会让百姓受益,但是日后一定会惠利百姓。”说着,他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瞻基,有些事情需要长远考虑,而不能只看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