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明皇太孙日常(457)+番外

朱高燧把目光看向纪纲,纪纲朝他点了下头。

“二叔、三叔,有纪副指挥带着我了解,你们不用管我。”朱瞻基说道,“二叔、三叔,我继续看看了。”

看着朱瞻基和纪纲一同离开的背影,朱高煦忙问朱高燧:“爹这是什么意思?”

朱高燧茫然地摇了下头:“我也不知。”

“爹又是让朱瞻基上朝,又是让朱瞻基批阅奏折,现在又让朱瞻基来了解锦衣卫,这到底要做什么?”

“二哥,你放心爹不可能让朱瞻基取代我这个指挥使的。”不过,父皇这个安排的确让人捉摸不透。

接下来的一段时日,朱瞻基每天都会来北镇抚司。他什么都不做,也什么都不问,就来北镇抚司看卷宗,这让朱高燧和朱高煦放心了不少。

东宫里,朱瞻基正陪朱高燧下棋。

“你这段时日天天去北镇抚司,有没有什么收获?”朱高炽落下一子,开口问道。

朱瞻基把玩着手中的白色棋子,一脸深意地笑了笑:“收获很大。”

“什么收获?”

“爹,你还是不要知道的比较好。”

朱高炽听到这话,微微挑了下眉头:“既然这样,那我就不问了。”朱高炽心里清楚,如果不是不能说,儿子一定会告诉他。“你皇爷爷让你去北镇抚司,到底做什么?”

“让我了解锦衣卫这把刀。”

“就这么简单?”朱高煦不太相信。

“爹,这可不简单。”朱瞻基斜了一眼朱高炽说,“锦衣卫这把刀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刀,要是不了解,要是不能驾驭,这把刀可是会失控的。”失控的锦衣卫将会变得非常恐怖。

“那你觉得你能驾驭这把刀吗?”

朱瞻基自信满满地说道:“当然能。”说着,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爹,这北镇抚司里的门道可不少,三叔这个指挥使都被架空了还不自知。”

朱高炽一脸不信:“你三叔被架空了,不可能吧?”

“事实如此,不过三叔自己没有发现而已。”朱瞻基幸灾乐祸地笑道,“锦衣卫真正的掌控者是纪纲,而不是三叔。”

朱高炽拧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简单,比起三叔,皇爷爷更相信纪纲。”朱瞻基把玩着手中的棋子,似笑非笑地说道,“过不了多久,三叔这个指挥使就要让贤了。”

“你皇爷爷当初就是因为你三叔是他的亲儿子,所以才让你三叔做锦衣卫指挥使的,怎么你皇爷爷现在却不相信你三叔?”

“爹,三叔有什么心思,你不知道吗?”想到他三叔那些手段,朱瞻基嗤笑一声,“三叔自以为他很聪明,自以为他的心思能瞒过所有人,自以为他做的事情不会有人知道,其实他那点心思和手段,皇爷爷早就知道。让三叔做锦衣卫指挥使,其实就是让纪纲监督他。”

“你皇爷爷告诉你的?”

“不是,我自己猜的。”朱瞻基说道,“这么简单的事情,皇爷爷才不会告诉我。”

朱高炽:“……”忽然觉得自己被内涵了。

“锦衣卫的事情,爹你就不要操心了。”朱瞻基对朱高炽微微地笑了笑,“一切有我。”

听到儿子这么说,朱高炽心中便放心了,没有再问这件事情。

陪朱高炽下了一局棋,朱瞻基又陪弟弟们玩了一会儿,就回到自己的洪庆宫,开始批阅乾清宫送来的一些奏折。

朱棣派人送来的一些奏折,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是一些小事。这些小事,朱瞻基处理起来非常得心应手。

当然也不全是小事,也有些要紧的事情。朱棣让朱瞻基处理,就是想看看他会怎么处理。这段时日,朱瞻基批阅过的奏折让朱棣很满意。

在朱棣眼中,朱瞻基批阅奏折的能力完全不输给大儿子朱高炽。

第134章

这几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第一件事情, 就是朱棣下令营建北京皇宫。第二件事情,就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来,带回来很多好东西, 也在外邦树立起大明的国威。郑和回来没多久, 就开始第二次下西洋。

第三件事情, 就是在无影的协助下,锦衣卫终于把白莲教彻底铲除了。第四件事情, 就是郑和开始第三次下西洋。第五件事情,就是修好了《永乐大典》。

永乐五年,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 不过全书在永乐六年才抄写完毕。「来自度娘」

《永乐大典》是人工抄写完成的,并没有进行拓印,所以非常珍贵。《永乐大典》抄写完成后, 就放在文渊阁, 没有流传到民间, 也就是说百姓和文人学子们是无法翻阅的。

朱瞻基在那本金手指书上看到《永乐大典》在后世遗失, 觉得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为了能让《永乐大典》遗传到后世, 也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永乐大典》,朱瞻基提出刊印《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