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帝女谋略(362)

作者: 筑梦者 阅读记录

将一切的行为与孝道相扯,即使这是狡辩,明言人都知道皇上清算得太急,但众人要的就是一个理由,遂又大呼,“皇上圣明,是孝子也”这样的话语,将一切都粉饰太平。

皇帝心下是满意的,不过为了稳住皇权更迭后的政坛,皇帝又道,“凡是涉及梁氏一案中,情节严重者只诛杀其身,其亲眷男者流刑千里,女者没入辛者库,情节宽松者永不录用,可允其告老还乡,子孙三代禁止科考。”

“皇上英明。”一众大臣又道。

在这一刻他们似乎看到了皇帝英明的一面,这样的处置对于谋反这样的大罪来说已经是极其仁慈的,不然按大齐的律法是要使用重典的,凡涉及谋反案者诛无赦。

他们开始期待日后皇帝亲自主政,大齐只怕会赢来最美好的春天,只可惜,在下一刻他们的期待是昙花一现了。

皇帝猛烈地咳了起来,一串鲜血从他的嘴角流下,看起来危急万分,李凰熙急切地让神医进来诊脉,皇帝却摆了摆手,甚至拒绝了她递过来的参片,他此时已感觉到大限将至。

“凰熙,别再做这无用功了,朕吃了也不再顶用……咳咳……”皇帝道。

李盛基忙端起一杯水给皇帝,皇帝看了看,摇摇头,朝一旁的太监示意一眼,当即第二道圣旨又宣读出来,这是一份传位诏书,皇位传给忠王李盛基。

“三哥,弟要先行一步了,这大齐……就交给你……了,你要记住……永远不骄不躁,兢兢业业……守住这祖宗留下的江山……”

李盛基满眼含泪地看着他的亲弟弟,“皇上,兄记住了皇上,微臣有喜了全文阅读。”

皇帝这才宽心一笑,眼睛在四处搜寻,“明福呢?朕的明福呢?”他没有看到女儿,眼里有着焦急之意。

李凰熙也看了看四周,那该死的堂姐又去哪儿了?宫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她不知道吗?

“把朕的明福找来……”皇帝连咳血边急呼,试图起床去寻找女儿,李凰熙与李盛基忙拦住他。

李凰熙正要唤人去将明福公主找来。

“父皇——”一声娇喝,青丝垂在身后,披着厚厚的明黄色大氅的明福公主哭着冲进来,奔至皇帝的龙床前,“父皇,女儿来迟了,父皇……”

丧钟敲响时,她已睡得熟透了,旁边的宫女太监也没有一个人来禀报给她知晓,只是她在梦中梦到了母后,她在使劲地摇醒她,告诉她,她的父皇正在等她,要为她安排好后路。

她这才披上大氅匆忙赶来,哪知会看到父皇这个样子?

皇帝伸手轻轻地抚摸着女儿姣好的面容,将她的手交到李凰熙的手上,面朝自己的兄长,努力地聚起精神,他道:“皇兄,朕只有这一女,朕死后,望兄长一定要加以庇护,不使她这孤儿日子凄惨,可应朕否?”这番话他说得极其流利。

“皇上何必这样说?即使没有这嘱咐,臣兄也定当将明福当成自己的女儿看待,绝不会有半分循私。”

皇帝满意一笑,又看向李凰熙,努力道:“凰熙是能干的,你与明福年龄相当,要多包容她的任性……”

“皇叔你不用说了,臣侄必当做到,终我一生,必会让堂姐生活无虑,婚姻幸福,凰熙永不忘今日一诺。”李凰熙握紧明福公主的手郑重道,这话带着浓浓的鼻音。

可听在皇帝的耳里却又是那般的悦耳,他没看错人,“那朕就放心了。”

一旁的明福公主没再像往日般一不顺心大嚷大叫,毕竟她也知道她的父皇要走了,所以只是在一旁在哽咽着。

所有的精气神都在耗尽后,皇帝不再有精神,双眼的光芒急速地消散,他环顾了一眼这座住了很久的帝王寝宫,终究到了告别的这一刻,他才发现他还是留恋的,毕竟他的大半生都在此度过,除了这里,他也想不起别的地方。

一生的荣辱在死亡面前都显得不再重要,皇帝想了很久,想了很多,最后,他渐渐闭上眼睛,那是母后在召唤他了。

他的嘴角噙着一抹微笑,母后,儿臣没有食言吧?这黄泉路上,儿臣绝不让你孤单,我们母子终可以再相会了。

“父皇……”明福公主扑到皇帝的尸身上痛哭流涕。

包括李盛基与李凰熙在内的所有臣民都跪下恭送大行皇帝归去。

至德五年的十一月初二五更天时,至德帝李季基驾崩,仅比其母隆禧太后迟了一天,这样的巧合在史书仅只是记载了个日期,在帝王起居注里也只记载了他最后的言行,其余却是一片空白。

这给了后世的史学家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他们研究隆禧太后生前的脉案与她的离奇薨逝,再到至德帝死前的言行,试图去解构那一日一夜发生的一切,有人大胆地提出弑母说,却又有人加以否定,两派相争不亦悦乎,只是真实的历史已经掩埋在黄沙之下,徒留后世的种种传说。

当李凰熙走出帝王寝宫时,天边红日正在徐徐上升,一个帝国将迎来全新的一页篇章。

第171章 爱如罂粟

忠王府的老老少少们在天亮时分就已知道忠王要登基的消息,他们都欣喜若狂,尤其是庶女们与姨娘,这意味着她们也要进宫受封享受世人的羡慕膜拜,这是一生人求也求不来的。

所以一大家子的人都开始打包自己的东西,忙得不亦乐乎,姜嬷嬷与许嬷嬷看了忍不住暗骂几句,一群只懂得坐享其成的东西,什么玩意儿?

姜嬷嬷气得咬牙切齿道:“我家公主拿着命在宫里拼搏,才有了这一天,倒是便宜了这群东西。”

许嬷嬷的心理也不平衡,她侍候了孙抚芳一辈子,那感情为常人可比,“可怜王妃不曾享受半点这泼天富贵就去了,我现在看到那群姨娘们在争议谁该封什么位份,呸,凭她们也配称妃称嫔,我这心啊就像被人用火在上面炙烤一般难受至尊邪风。”

此时的李盛基与李凰熙父女并没有心思去计较那些,他们第一件要忙的事情就是将慈宁宫与帝王寝宫里面的太监宫女全部处死,封死所有知情者的嘴,不让那天的事情走漏半分消息。

建京城外的战斗在天亮时分就结束了,萧荇也被生擒,他虽然拉拢了几个军中之人,但事发突然行事难免仓促,准备不足,以一群这样的力量硬撼丰台大营的守军,明显是螳螂挡车。

严副将亲自进宫禀报此事,李凰熙知晓后,只是淡淡指示道:“暂押在大牢里,萧太尉不日会抵京,到时再行处置。”

严副将有些诧异,传闻萧太尉死了,现在听公主的口气似乎另有内情,而他刚刚才斩杀了萧太尉一系的人,他日若被报复回来可如何是好?

李凰熙只是看了他一眼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少有温和道:“你不用担心,只要你效忠皇上,自然不会让你有事,这一块的将领不宜带着太多派系色彩的人担任。”

这是一颗定心丸,同时还点醒了严副将,要想在这位置坐得长久安稳,那就是不能与任何派系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保持着单一色彩,这才能为皇上或者说为她所用。

严副将自然听得明白,跪下道:“末将谨遵公主吩咐。”

与此同时,凡是参与了梁家谋反一案的官员都在今晨被抓了,有些人甚至还在姨娘的被窝里,一切都发生得极其迅速,毕竟之前已经有了一份长长的名单。

当日就选定了吉时将大行皇帝与隆禧太后同时入殓,李盛基自然少不了要痛哭一番,明福公主更是再度哭晕了,被宫人抬回她的寝宫安置。

白马寺的僧侣也第一时间进宫为大行皇帝与太后举行超度法事,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李盛基少有的勤劳支持政务,一众大臣看到中兴在望,自然对这新帝多有期盼。

三日后,因还有叛党要剿灭,为了安抚民心,李盛基提前正式登基称帝,年号定为泰安,取国泰民安之意。同时颁布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追封忠王妃孙氏为皇后,将其牌位安置于太庙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