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抽卡后郡王是基建狂魔(48)

作者: 十二烨 阅读记录

要说这蚕茧并不好买,长都郡没有人做这养蚕的买卖,要在旁边的丰永郡才有养蚕地。好在福顺和如意坊的何明东家合作多次,何明从商多年,人脉广阔,自告奋勇帮福顺牵了线,这才买到蚕茧。

“这蚕茧售价如何?”宣瑾瑜问。

“五十文一斤,这次小的买了一千斤回来,花了五六十两银子。”福顺说。

“福顺,上次让你去看看市面上布匹的价格,你且说说,做这织坊生意,可有赚头?”宣瑾瑜对市面上布匹的价格并不熟悉,不过手底下福顺大管家可是管买卖的专业人才,她索性把市场调研的事情交给了福顺做。

福顺闻言精神一振,立马说:“回王爷话,小的已经调查过,每十斤蚕茧能出一斤生丝,每两斤生丝成本就是一千钱,而两斤生丝可织出一匹双丝缣来,能卖两千钱,利润甚丰。若是能做出有染色织花的帛,那一匹帛往往万钱,还有价无市。”

没想到这纺织的利润如此之高?看来比起蚕茧这种原料,此时最值钱的还是纺织工艺本身啊。而纺织工艺不正是南沧县的长项吗?虽然眼下还在发展期,但有系统相关的图纸,研究出来是迟早的事。宣瑾瑜很快下了决断:“既然如此,福顺,你且去丰永郡包一片桑园子下来,你亲自盯着,前期咱们可以从当地人手里收蚕茧,后期还是要自给自足,务必保证南沧县的纺织作坊有充足的蚕丝。”

福顺当即应是,郡王说到了他心坎里,真要把纺织作坊做大,这养蚕还是得捏在自己手里,一味收购很容易遭遇抬价。

“账面上的银子可够?”宣瑾瑜又问。

“王爷放心,香皂作坊每个月都有万两银子入账,眼下王府也没什么大笔开支,正好拨出去置办园子。”福顺双眼放光,从福顺的爷爷辈起,福家人身契就卖给了诚郡王府,不过这么多年处下来,福家人可以说是王府的家臣,与王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看来不管是什么年代,种花家人民的基因就是买田置地啊。宣瑾瑜倒是一下子理解了福顺的喜悦。她笑着说:“那就由你去操心了。对了,你也跟如意坊的老板谈下,我们便用如意坊的运货渠道把蚕茧从丰永郡运回来,眼下先不要单独建一支马队了,等以后做大了再考虑吧。”

“王爷说的是,马队的人手还要细细考虑,不妨先用如意坊的马队,他们常年做这生意,倒是稳妥。”福顺说。

而至于福顺这次买回来的三千斤蚕茧,则被运到了纺织作坊,交给苏嬷嬷安排。

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秋收

打起号子来干活哟,哼呀哼呀!

一人领来众人和呀,哼呀哼呀!

棵棵秧苗抚养好啊,喂喂,好妹妹呀。

我把格号子交与你呀,喂喂,好姐姐呀。

接过你号子我来喊啊,今年的小麦真不错啊!哼呀哼呀!

日头挂得高高的,田地里金黄的粮食和阳光一样耀眼,整个南沧县城所有村民全都出动,拿着镰刀,扛着锄头,推着独轮车运粮的,都在地头干活。

今天,是收粮的日子!

不知道谁先开始喊起了号子,慢慢又有人唱和,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大家就一边喊着歌,一边收起了粮食。从春天忙到夏天,再到现在农历七月份的早秋,终于到了收获的日子!

不过,比起往年秋收的喜忧参半,今年的秋收就是纯然的喜悦。

今年郡王爷带来了新的农田把式,每个村子里又都有田啬夫一直住着指导,村民们比以前更精心地侍弄田地,因此小麦和栗米迎来丰产。算算地里的出息,这个冬天可以吃饱肚子了。

县廷府租借的农具也都好使,自从有了镰刀,收粮食是又快又好,男人收完了往独轮车车斗里一放,女人就轻松推着回了家。等晒干粮食脱粒,还有石碾子,把麦穗往地上铺好一层,牛拉着石碾子转悠几圈,就全脱得干干净净。

不少村民都暗下决心,今年攒下了粮食,绝不多花,要去换一头牛,要钱不够,哪怕是换头小牛犊呢?或者换个石碾子也好啊。县廷府提供的农具也逐渐被村民摸透,现在不少有手艺的村民已经开始自己制作石头或者木头农具,县廷府的铁匠铺也乐得如此,毕竟他们还要时不时承担从王府过来的其他任务,便改为只打造铁质农具。

“王爷,今年丰产后,县廷府今年的赋税是去年的三倍,足有三千多两银子,再算上县廷府自己地里的产出,怕是今年光农税就有快四千两银子!”宋冬算好账目,笑得合不拢嘴。

就连宣瑾瑜也对这个收入满意不已。宣瑾瑜笑着说:“今年丰产离不开大伙儿平日的付出。等秋收后,宋大人便安排一下,给县廷府上下都给发一笔奖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