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言情文里考科举(50)+番外

作者: 宝器咕噜 阅读记录

她还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就见督学拂袖道,“够了!谢公子,这里不是你撒野的地方。”

督学又转身看向身后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文士和青年文士,道,“贺山长,魏夫子。你们要同谢公子做什么生意我不管。只是其一不能动摇我大雍教育的根本。其二——”

他指着还在嘤嘤嘤的容景,“这孩子来报名读书,你们是不是该考校一番,确定是否让他入学?”

容景这才知道,山羊胡子中年文士姓贺,是崇明社学的山长。而那青年文士姓魏,是崇明社学的夫子。

贺山长连忙说,“大宗师说的有理,是我疏忽了。这小童,请你跟我……”

他还没说完,就被督学打断。“不必麻烦去专门的房舍,就在这里考吧。”

他想看看这孩子到底学识如何,更想知道这孩子在经历了惊心动魄之后,是否还能安稳发挥。

魏夫子应了一声,随即下去准备笔墨纸砚。

“来,孩子。坐着说话。”督学拍了拍容景的肩膀,带着他走到院子里的石桌石凳前。

容景朝他一拜,“大宗师请,贺山长请。”

见他礼貌,督学和贺山长都轻轻颔首。容景又看了看祁叡,亦行了个礼道,“多谢小姐救命之恩。待我考校完后再道谢。”

祁叡无所谓的摆摆手,打了个哈欠,轻轻一跃,跳上那颗高大的香樟树,消失不见。

谢骞咬牙切齿的看着树叶缝隙中透出的红色身影,带着还在昏迷的方薇、宝娟、四个侍卫,退到了一边。

无论是祁叡跳上大树,还是谢骞等人的动作。容景都视若无睹,她对督学和贺山长隆重行了个大礼,自我介绍道,“学生见过两位老师。学生容景,字明焉,今年十一岁。巴府简宁县溪岗里人士。”

见他心思坚韧,专注目标,不为外物所动。督学对他的评价又高了几分,于是问到,“你可曾开蒙?都读过哪些书?”

容景道,“学生已经开蒙,并读完了四书,正在学习五经。”

符合年龄的正常进度。督学点头,当场提问道,“那你背一遍《千字文》吧。”

容景一惊,难道督学竟要亲自考核自己?

*

她思虑片刻,清朗的声音随即在院子中响起,“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千字文》很短,容景没多久就背完了,整个过程清晰流畅,毫无迟疑,更无错漏。

督学满意的点点头,又挑选出《笠翁对韵》中的一节让容景背,“第五,微。”

容景想了想,诵道,“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

随后,督学又抽了些《幼学琼林》、《声律启蒙》中的内容,容景都对答如流。

“蒙学基础扎实,不错。”督学评价道。

今日他心血来潮,一声招呼也不打,忽然来崇明社学巡视,把贺山长等人惊了个人仰马翻。

贺山长等人还来不及布置,他就让学堂中的学生聚在一起,然后随机抽查。

结果自然不太满意,蒙学班的学生很少有能正确背出三本以上蒙书的,有个滑稽的小胖子连一百多个字也背不完整。经学班的学生稍好,但也表现平平,只有几个自告奋勇作答的学生还勉强看的过去,但也仅限完整背诵,照本宣科的回答解释。

眼前的容景,蒙学扎实过关,就是不知经学水平如何。于是他又让容景背诵了《大学》,以及《论语》与《孟子》中的一些章节。

容景立刻背诵了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注2)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注3)

容景背书的时候,院外传来一阵躁动,随即很快平息了下来。

原来,随着督学和贺山长等人进入这个院子,之前被考校的学生们也纷纷跟了过来,他们不能进入院内,只好在院子边的月亮门挤做一团,伸长了脖子朝里窥探,同时不停讨论着。几个夫子见状连忙维持秩序,他们这才放低了声音,但依然议论不止。

“这小童是谁,长得的怪好看的。”甲道。

“是来求学的新生吧,以前没在崇明社学里见到过。”乙说。

“他好厉害,大宗师出的题他都答上了。”丙言。

“那些不过是蒙学与基础背诵,没什么大不了的。经义才是关键。”丁曰。

这些低声但轻微的话显然传到了督学耳朵里。他微微颔首,没有继续考校背诵,而是问,“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注4)。此做何解?”

“来了,又是这道题。”月亮门边,一个学生哭着脸道,前不久他被督学点名回答这道题,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气的夫子和贺山长直摇头,让他今日放学后自行领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