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问道之远[重生](291)

作者: 我怀 阅读记录

深夜,他裹着被子咬着笔头,冥思苦想考案上的策论题目,刚有了新思路,在密密麻麻的草纸上写下新的几行字时——

贡院沉寂的深夜,被过路的嫁娶队伍喜庆的鞭炮声吵醒。

据说是本地风俗,迎亲队伍天没亮便会出城。

那一刻的鞭炮声忽然炸响在他心原。两姓相亲,永结同好,两个萍水相逢应不识的陌生人,便为那薄薄的一纸婚契,和司礼人高高的一唱一拜天地,便彼此命运相牵,再不分离。

男女如此,可若是双方皆是男子呢?

是了,哥哥又不是俗家弟子,又怎会在意世俗呢?

他仰起头,城东南的玄微神君观的铁塔上,明月高悬。

隔壁考房的仁兄不知怎的——可能是做题做自闭了,忽然对月诗兴大发,悠悠念起打油诗:

“我以清风煮月,换得二两烧酒。”

“与君共饮,销得人间半世愁!”

诗不咋样,但在这清风明月下念来,便别有味道。

困扰心中多年的郁结一朝得散,阿一缓缓舒出了那口气,竟也来了兴致,朗声抬杠对方:

“销得人间半世愁?莫非——君已五十老叟?”

四周传来考生们稀疏的笑声。都是些还没睡、熬夜做题的家伙。

隔壁那位仁兄还待回敬几句,监考的差役却过来了,梆子敲了几下槛壁:“考场肃静!肃静!”

本以为这茬便过去了,第一场考完结束时,监考收了卷子,阿一把笔墨纸砚、蜡烛线香收进书箱里,隔壁便探进个脑袋。

“这位仁兄,在下今年虽刚及弱冠,但作诗嘛,难道仁兄便没写过半世一生这类酸句子?”

阿一心情甚好,看向来人,不由笑道:

“您便是那位二两烧酒兄了?”

对方也傻笑片刻:“是也是也,在下郑玉,字允珏。不知仁兄是?”

阿一朝他拱手:“云一,字舟遥。”

“舟遥兄!”

“允珏兄!”

“我请舟遥兄喝二两烧酒去?”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二场开考时,位次换了,隔壁也变了人,倒少去许多趣味。三场九日考下来,人也累得不成人样,散场时,阿一又见到那位允珏兄,对方竟还精力旺盛,热情满满地说请他再聚。

郑允珏人缘极好,考三场,竟把自己周遭的考生认了个遍,阿一托他的福,在酒楼上也结识了几个谈得不错的伙伴。

一行人打趣着相约来年考场再见,但也不知道,有几个是嘴上说着不见不散,下月放榜便榜上有名的。

反正——阿一是那其中一个。

郑允珏对他的行径表示极为唾弃。

然后,他也榜上有名。

这厮便急忙改换脸色,笑着围着阿一「舟遥兄长舟遥兄短」,且振振有词道:“来年考场再见——会试的考场上再见,也是不见不散嘛!”

那日酒楼聚会,竟只他俩马上便不见不散了。

阿一写信,托人捎回云门湖天水庄。秋闱放榜后便已九月,明年进京,二月便是春闱,时间实在太赶,于是今年便不回去。顺带附上自己的解试名次,也算是跟道长分享好消息。

只是,若允珏兄知晓,定会再次唾弃这厮的装模作样。

解试第一,还装成什么勉强分享一下好消息的样子?啊呸!

阿一便先回书院住两个月,将考中的消息报给照顾他多年的书院先生们,顺便和郑允珏约好,两月后一道上京。

先生们知道消息自是高兴不已。书院今年终于出了个解元,既是学生的好事,也是书院的好事。

其中有位许先生,是教过阿一好几科的恩师,平日也最为照顾他,念他一人在外求学,逢年过节便邀他回自家做客。

今年过年时也一样,阿一带了些礼品去许家拜年,师娘便热情地邀他留下过夜。饭桌上,阿一吃出了唯一那枚包了铜钱的饺子,师娘便乐呵呵道:“大吉大利!阿一明年便又要高中喽!”

阿一微怔。凭自己那运气,居然也能时来运转?

但他很快看出,包了铜钱的那枚饺子比其他饺子少了个褶,想是师娘特意留的记号,就为了舀到他这碗来,于是笑笑,受了这好福气和好心意。

吃着吃着,师娘忽然无心般提起,书院山长有个小女儿,正当龄,模样也生得极好,曾见过阿一几面,便有意……

见阿一神情微微一滞,许先生说了师娘几句莫管闲事、阿一年纪还轻之类的话,这话题便默契地跳了过去。吃完年夜饭,听着外头传来的鞭炮声,阿一陪许先生在小院里散步,又听他问起:

“舟遥,你家里的兄长,可给你定过亲没?”

阿一不知如何回答,只好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