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79年靠卖小吃发家致富了(120)

作者: 文好好好 阅读记录

地铺地址:清河县南巷区兴华街2号院。

店铺名字:张记小吃店。

经营范围:饭馆餐饮,特色小吃。

看着上面那个红戳戳的工商部大的印章,越看心里越乐,话说回来,这张营业执照可是她这两辈子干餐饮,拿的最轻松最快最没有波折的一次了。

不行!明天得去照相馆定制个相框,把它裱起来挂到店里去。

突然,一道极轻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囡囡,你睡了没?”

何永梅刚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现在这预定的青团单子接的越来越多,现在店里面有了三个勤杂工。

洗洗涮涮的杂活也轮不到她了,每天就中午算账收钱那一阵忙一会,其余时间都挺闲,但每天中午到下午。

小吃店里到处都是各种洗菜涮的,几乎没她做青团的地,青团是个应季的食物,过了清明节就很少会有人吃了。

这会正是青团赚钱的时候,她想做下来,现在店里人手够用,不如她回张家村做,艾草不仅可以就地取材,她家院子也大,反正离县城也不远。

一想到这她就心里痒痒,忍不住的想跑来跟张之夏商量。

“没呢,”张之夏悄悄的从床上起来,披了件厚外套出去。

张之夏听到她的想法后十分赞同,她原本就想着让她回家做的。

这两天店里差不多已经,共计接了小两百盒青团的预定单了,明天肯定会更多,已经不适合在这小院做了。

母女俩一拍即合,商量着店里的账单接管事宜。

第二天一早,何永梅就去黑上买了一三轮车做青团馅料的食材,载着张栋梁回去了,虽然这几天在县城里吃好喝好,但他还是操心着村里的事。

这次回张家村,村里的每个人都是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的。

何永梅回家不到十分钟,家里就都围满了人,每人都带着一大把花生瓜子,青菜什么之类的来找她闲聊。

话里话外都在夸张之夏好,自己赚钱了还不忘带着村里人,老张家真是出了个好姑娘。

何永梅虽然面上谦虚的回着不敢当不敢当,但是心里早就乐翻了天无比自豪,她家囡囡就是这么有本事!

把人送走之后,已经是快中午,许多人叫她去自己家吃饭,她都没去,她打算先把家里打扫打扫。

开开灶随便吃两口,然后再去找几个熟悉的老姐妹一起做青团。

刚吃完饭要出门,村支书几人就急匆匆的来了,还以为是张之夏有啥事。

他们这几个村干部,这些天可谓是春风得意,就办这个菜地的事,不仅受到了镇里公社领导的重视,还受到县里领导开会点名表扬。

尤其是自己富了还无偿贡献出种菜的方法,为此县里还给分了不少奖金。

村支书几人现在是真心觉得,张之夏有远见之名。

不仅得到了各种夸,更是牵带出了好几笔,实打实的收益。

表彰会过后,县城里许多国营饭店和大厂的食堂都找了过来,提出每天由张家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新鲜蔬菜,现在已经签订了长期的供应合同。

这样一来,就算以后其他村子种的菜再怎么好,劲势再怎么足,他们张家村的菜永远是不愁没出路的。

有了这些合同后,他们经过慎重决定,又开辟出二十亩地种菜,现在整个村子的人心都拧成一股绳,劲都往一处使,干活都比平日里卖力三分。

这会一听说何永梅又想找人一块做青团,直道好,虽然现在村子很赚钱。

但是钱都在总账上,按照惯例到年底才会分红,大家日子依旧过的穷巴巴的,他们这个却是当日结算的。

一人一天五毛钱,虽然要不了几个人,但蚂蚁在小也是肉不是吗。

自从那天工商局的人来送营业执照之后,张记小吃店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尤其是清明临近,店里面的青团更是受人欢迎,他们的定价不贵,口味繁多,味道极好,包装大气。

第二天,县里的连供销社和百货大楼的负责人就都来了张记小吃店,他们商议这青团可以放到他们那售卖。

张之夏一点都没考虑的就答应了,跟他们签订了一个合同。

1、张记小吃店清明节前不能售卖盒装青团,可以散卖食客。

2、每天需提供给供销社五百盒,百货大楼八百盒的订单,1块2一盒。

3、买家需自己到张家村拉货。

虽然价格上卖的便宜了些,但她这是直接走量,划下来并不少赚。

而且比自己在店里卖省心多了,省得联系客人,交货那一类的麻烦事,至于供销社百货大楼吃不吃的开,那人家的渠道可比她多着呢。

随便一联系个厂子就能出掉一半,更何况还要下分到每个镇上的供销社,她隐约觉着这些还有点不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