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宗师护佑,咸鱼翻身(245)+番外

赵思洵闻言与十九对视一眼, 接着挑眉笑道:“总算是来了,你在里面等着,我下去。”

姜太子和韦太子前后走下来,同样全身素缟,马车后带着各自的护卫,很多人。

高鼎出殡,于情于理,他们都要前往皇宫,若不去,会显得心虚,给人留下把柄。

只是他们也警觉,身边带着的都是高手,赵思洵望过去,除了文书行者和骨魔女之外,看着衣着,却是上陵学宫和巫神教的弟子居多。

一国太子,重中之重,可不像南望皇帝那般不顾质子死活。

想到这里,赵思洵又暗暗骂了望帝一声大猪蹄子!

姜太子似笑非笑地看着赵思洵,讽刺道:“夷山王病好了,总算愿意见人了?”

这段时间,这两位并非没有来找过赵思洵,可惜后者以受惊病弱为由,胆大包天地拒绝了他们,言语甚至刻薄冒犯,似有割席之意。

赵思洵拢了拢衣领,怕冷似的打了个寒噤,虚虚地说:“虽然好了,但是亏损的身体依旧虚弱,要不是为了送高太子最后一程,我也不会来。”说着,还装模作样地咳嗽了两声。

姜太子看着他那张白里透红,圆润水滑的脸,抽了抽嘴角,讽刺道:“看不出来,你对高鼎还有几分真情。”

赵思洵眼睛一睁,“你可不要乱说。”

“贤弟,莫要如此。”韦太子在一旁看着,不赞同地斥责了姜太子一句,“若非你我坚持,也无需牺牲思洵,又何必冷嘲热讽,让他心里难受,他这么做,不都是为了三国联盟?”

他见赵思洵委屈地瘪瘪嘴,往前一步安慰道:“姜弟刀子嘴豆腐心,素来这般言语无忌,你莫要与他一般见识。”

赵思洵摇头,面无表情地看着姜太子。

形势比人强,显然他们还有求于人,姜太子鼻息吐出重重的郁气,对赵思洵抱拳道:“是孤说错了,思洵莫要放在心上,三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还请夷山王以大局为重。”

这还像句人话,赵思洵抿了抿唇,委屈道:“请两位殿下以后不要再让我做这种事了。”

“那是自然。”韦太子放下心来,赞叹道,“思洵大体,愚兄欣慰,其实说来高鼎之死虽阴差阳错,却也是一件好事,现如今别看粱都表面风平浪静,实则帝后分裂不合,大庆已乱,这正是思洵的一份功劳呀!”

他惯会做好人,笼络人心,果然见赵思洵嘴角微微上扬,眼眸中露出高兴。

韦太子心下一哂,继续道:“不过若是能再进一步,我等便可完成重任,风光归国,不必再留大庆为质,思洵可知孤说的是何意?”

赵思洵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咬了咬唇,小声问:“云霄宫吗?”

韦太子笑了,“思洵果然聪慧。”

赵思洵双眉一蹙,犹豫道:“你们,又想让我做什么?”虽然后者还没说什么,他的眼里已经充满了防备。

半路拦车,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事,他又不傻。

姜太子闻言,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放心,不是什么难事,当日只有你在高鼎身边,看到了刺客,对不对?”

“我没看清……”赵思洵连忙辩解。

然而韦太子却说:“你当然没看清他,你被他一掌劈晕如何来得及,不过……你见到他的剑。”

“他没有剑……”

可姜太子盯着赵思洵的眼睛,打断了他,一字一句道:“他有剑。”

赵思洵一怔,眼里流露出一分害怕,忍不住往后缩了缩,“可他用我的簪子杀了高鼎。”

韦太子也跟着往前一步,淡笑道:“嫁祸之事,谁都知道,但作为刺客,他手里定还握了一把剑。”

赵思洵眼里露出不悦,立刻转身道:“时辰不早了,我得去皇宫。”

然而他被韦太子拦下,赵思洵面露恳求道:“说好的,你们不会再为难我了。”

韦太子没让开,他说:“无需你做什么,只要说上一句话便可。思洵,你也想风光地回南望吧?还是说要顶着那样糟糕的名声灰溜溜地回去?”

哪样糟糕的名声,自荐枕席未成,反而失了靠山?

这话将赵思洵给定住了,他慢慢地回头,眼里流露出不可置信来。

只听到姜太子冷冷地说:“我们当你是盟友,是弟弟,一同共进退,所以只需你说上这一句话便可,余下的自有我们来办,难道这都不肯?既然如此,那不如分道扬镳,届时也别指望我们会护着你,替你请功。”说完,他看了一眼韦太子,“韦兄,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走!”

韦太子面露为难,忍不住再劝道:“思洵,同为质子异国他乡,你不想早点回去吗?这不是什么难事,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