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冷世子追妻日常(重生)(255)

作者: 清和未暑 阅读记录

“山长,帮我设法将知微送到肃州,那里有人等她。”清词道。“至于知宜,她知道该怎么做,杭州的绣坊和书肆只能照常开,明面上不能有什么异常。”

“便按照那些人的安排来罢。”她想,若世上没有孟清词,不过是如同前一世一样,爱她的人固然伤心,却依然能够好好地活着,这便足够了。

“至于阿诩,若为他好,便不要告诉他真相。”

*

“知微,你瞧这渔舟数点,若入了画,可不是一幅归舟唱晚图?”清词伏在窗边,看暮色下,点点白帆似要驶入水面的残阳里,不由起了作画的兴致。

“姑娘说的是。”身后的婢女恭声回道。

清词回眸,看小姑娘低眉顺眼,又一次真真切切意识到,她如今,是在苏州至京城的运河上,世上已无孟清词,便是连知微知宜,此后都不能再陪在她身边了,她现在的身份,是许知府的远亲,这一条未知前途却凶险万分的路,只能她一个人来走。

这妙笔丹青,于她而言,也再无用了。

“许姑娘,您仔细着了凉。”名唤怜雪的婢女是许知府为她安排的,她并不清楚孟清词的来处,可受了许知府的嘱托,知道她和遴选的那九位美人是有些不同的,所以,服侍得很是尽心。

孟清词,沈清嘉,许清妍,连她自己,都不知自己究竟是谁了。

清词唇角微勾,满腔的兴致顿时被泼了一盆冷水,她转过头,又看向窗外的景色,夕阳猛地一跳,沉入水下,夜色降临,水面泛着幽幽的银光。

她想,若是这样纵身一跃,是否也算是得了解脱……

甲板上传来女孩子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和清脆如玲的笑声。

怜雪服侍这位姑娘已经半个多个月了,也揣摩不出她的脾性。这姑娘生得娇柔纤瘦,让人一瞧便心生怜惜,可眉目间,看向人的时候,是极冷淡的,仿佛挟着冰雪,她从不说笑,大部分时间都是沉默的,一坐便是半日,若不然,便是执笔抄写佛经,可她又很好伺候,甚少吩咐她做事。

但许知府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仔细服侍,不可怠慢,是以她这一路小心翼翼,待发现这姑娘确实不是难为人的性子,才渐渐放下心来。

“姑娘,船到徐州了,她们在商量着请求大人上岸逛逛,您要不要也下去透透风?”怜雪建议道。

便见这位许姑娘依然呆呆地看着窗外,对她的话恍如未闻。

她叹了口气,不免为这位主子的前途忧虑,都知道是为曾是祈王的当今天子采选的美人,韶龄少女自是怀着不少憧憬,可这位主子,竟如身在青灯古佛旁一般,半点上进的心思也无。

再一日,船终于到了通州,上岸后,便有车马接着她们,送往曾经的祈王府。天子虽已登基,可她们如今还得学好规矩才能入宫。

作者有话说:

第一百二十四章

怜雪提着食盒穿回廊, 绕假山,经过重重热闹的院落,走进王府西北角灯火寥落的静安院里。

刚走到正房门前,便听到里头传来一阵咳嗽声。

怜雪暗暗叹了口气, 心下不免替自己服侍的这位主子惋惜。

登基大典定在了六月初, 如今新帝和发妻崔王妃居于宫中, 处理政务并主持先帝治丧事宜,而新帝的姬妾,未来的妃嫔尚住在祈王府, 只待登基大典后定下名分,入主六宫。

崔王妃为人贤惠, 处事一向周全,虽忙于先帝丧仪一应事宜, 可并未怠慢从江南而来的美人们,在孟清词一行人进京次日,便遣了身边服侍的杨嬷嬷来教导规矩。

杨嬷嬷的头一句便是学好了规矩方能进宫, 眼见着如今名分未定,大有可为,且新帝如今尚无子嗣,一众美人不由心热,铆足了劲, 在杨嬷嬷面前刷印象分,而这位娇弱的许姑娘却在回京前夕吹了凉风, 感染了风寒,发起高热, 直接告了病。

果然, 杨嬷嬷听说过, 轻轻巧巧一句“别传染了诸位姑娘“,便将人从雅致宽敞的褚玉苑打发到西北角最偏僻的静安院,如今,就连去大厨房取饭,都要比之前多走上一刻钟,这一来一回,取回的饭已是半凉不热。

然而这位许姑娘对此并不介意,因她仿佛餐风饮露一般,极少吃东西,只被她苦苦劝过,才勉强用上几口,便放下筷子。

怜雪推门进了屋子,见清词正倚在床头看书,满面担忧便换成了盈盈笑意:“姑娘,今儿厨房炖了金橙雪梨汤,我取了一盏,您尝尝?说是对久咳不愈最有好处。”

熟悉的名字令孟清词手一顿,她微微颔首:“放着罢。”说着便捂唇又咳了一声,眉心微蹙,目光却落回手中的书上,对那盏热气中氤氲着清甜气息的金橙雪梨汤看都不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