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1013)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当然高兴之余,孝宗也有点失落:四十岁说自己老了,除了对未来的不可知,其实多少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今五十四岁,是真的开始老了。

太子一天天成人了,处理朝政越来越得心应手,朝野的风评也很不错。

孝宗叹了口气。锦鸾注意到他的失落,笑道:“日子真快,一晃这么些年,连太子都有儿子了。我还记得,他舅舅回朝的时候,他才三岁呢!”

孝宗一笑:“是啊,咱们是真老了。”

突然想到当年母后的话,天家想要父慈子孝,真难。

算了,不能再想了。

只是看着瓶子盛开的月季,是于承勋刚刚敬献的品种,没来由的感叹了一句:“这花好看,就是有刺。”

锦鸾一顿,笑道:“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有刺尚且有人攀摘,若是把刺全摘了,恐怕就如同桃李,人人摘取了。”

孝宗笑:“是啊。红房深浅翠条低,满架清香敌麝脐。攀折若无花底刺,岂教桃李独成蹊。”

只是程敏政有感“高处不胜寒”,女儿入宫后,几次辞官,如今孝宗答应了。当时文学总集已经完成,朝廷正准备纂修《四库全书》,遂命他为总纂官,历时十年,终于完成底本,剩下的就是抄录了。这也成为后代的惯例:阁臣女儿或孙女被选为皇后太子妃,本人就去主持文化工程;当然武勋就不再直接掌管军务。

程敏政没能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他在三年后去世,追谥文正,享年六十五岁,陪葬裕陵,配享廷庙,皇太子亲笔为他题写了墓志铭。

李东阳接过了老友未竟的事业,杨廷和接任建极殿大学士。

绍治四年八月,李东阳向朝廷敬献了《四库全书》,参加完庆成宴,回家途中瞑目而逝,享年七十一岁,追谥文正,陪葬永陵,配享廷庙。

第426章 尾声(四)

孝宗励精图治;他的儿子祐桓继承了祖母和父亲未竟的事业,改年号绍治,恪守祖宗成业,在位三十年,传位皇太子厚照。

孝宗天资过人,兴趣广博,也颇有寡人之疾,后宫多内宠,来历也是五花八门,从朝鲜到汉昌再到景泰都有。这些来自天涯海角的几十位后妃为他生下二十四子二十女,其中八个儿女是在太上皇时期生下的!其中仅唐贵妃就为他生下一子三女,这位来自景泰省的绝色美女祖上是波斯人,因为貌美被齐王看中,送进宫中,受到太上皇的宠爱,想到景泰古称印度,“印度者,唐云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于是赐名唐云月。她不仅天生丽质、能歌善舞,而且性格聪明,不仅很快学会汉语,甚至能诗会文,连于太后也颇喜欢她。

祐桓性格温和,延续了祖母和父亲的施政路线,劝课农桑,大兴文治,尤其鼓励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他执政时期,正是科技大发展时代,具有实用性的蒸汽机出现并投入应用,玻璃技术明显提高,冶炼、纺织、印染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地理大发现带来了生物大发现,望远镜带来了天文大发现,放大镜和显微镜带来了微观世界的大发现;与此同时,蒸汽轮船让距离变小。不管是巡海的各省巡检司,还是国有的运输公司,或者是远海近海的私营船主,甚至欧洲的商人海盗,但凡有能力有门道的,都在拼命地购进蒸汽轮船。

蒸汽机的成熟与冶炼技术密切相关,反过来,又带动了上下游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从实力雄厚的国有公司开始,机器大生产运动开始逐渐蔓延开来,由此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这场持续百年的大变革,被称为“大机器运动”,也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

既然可以在海上跑,陆地上是不是也可以试试?祖母当年设计过几种车,一种了一种铁路,轨道是铁,车厢也是铁,一个车头就可以带很多车厢;一种不用轨道,也是车头带着车身,这个就很灵巧了。

可能因为父亲后宫太过热闹,也可能看到太多次母后独坐孤灯,祐桓对女色颇为淡漠,整日和皇后厮守,宛若民间夫妇,以致六宫虚空。

孝宗开先还觉得很不成体统,几次让祐桓纳妃,倒是锦鸾劝他:“儿子大了,自有主意。再说,既然已经有几个孩子,有没有嫔妃又有什么关系?”

孝宗看着她:“你从前不是这么说的。”

锦鸾道:“一代人有一代的活法,我是希望太子能松快些。我看得出来,他们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是皇帝的儿子娶了宰相的女儿;既如此,又何必节外生枝?”

孝宗笑:“你这话似乎又不甘。怎么,母仪天下四十多年,过得不舒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