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1015)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因为帝后的喜爱,天文学进步神速,一大批著述相继出版,其中包括《天体运行论》,它的作者哥白尼也来到了明朝。

英诺森八世之后,史上最具争议的教宗亚历山大六世当选。他也不仅生活奢靡、任人唯亲;而且野心勃勃、残忍冷酷。他颁布圣谕,禁止印行未经教会审查的书籍,可疑的书籍一律焚毁。

就在弘治三十年,40岁的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两年后开始撰写《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设》,历史上因为教皇的圣谕,迟疑近四十年,直到临终时才出版;但这回听说遥远的中国太后相信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几经考虑,在商人们的劝告下,终于来到了中国。

在这本书中,哥白尼不仅系统地论述了地圆说和日心说,而且画出了恒星表、介绍地球的绕轴运行和周年运行,同时大篇幅论述了月球,特别是月食。不仅佐证了当年汪舜华的假设,而且和王慧兰的《月食解》暗合,因此受到帝后的重视,也引发学界关注。

但这书带来的更大的影响,是促使明朝士人开始系统研究“道”。汪太后在《清宁絮语》中论述了几大哲学观点,最浓墨重彩的就是认识论。她一再强调: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个“道”,不是儒家之道、道家之道,也不是什么王道、霸道,而是——规律。

日月之行,都是有规律的,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呢?又为什么会是这样?天文学如此,其他的科学何尝不是如此?万有引力的常数是多少?能不能克服?洋流潮汐风雨是怎么形成的?大陆这么多的地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又有什么样的特点,该如何因地制宜?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规律,才能让它为人所用;否则即便有了发现发明,也不过吉光片羽,转瞬即逝。

建极奖设立这么些年来,文学方面虽然争议不少,但到底名家迭出,但是其他的方面,只能说差强人意,如今这个局面总算有所改观,一批中外优秀学者相继获奖。

绍治时代政治清明,经济繁盛,文化昌明,科技突破,堪称古典时代文治造极之世。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行商坐贾、墨客文人汇聚北京;四海列国的英才贤士也纷至沓来,他们或者仰慕明朝富庶,或者要逃避教廷责难,万里迢迢到明朝求取前程。他们其中一部分凭借才学进入科学院,或者供职乐府、文林馆,或者到四译馆做翻译。

考虑到涌入的欧洲人实在太多,显宗同意在外国人相对集中的天津、南京、杭州、广州、泉州等地修建教堂,当然老规矩,不许出门传教;中国人进教堂也要盯紧点,没事看个虚热闹没什么,别真被洋和尚们骗去受洗,那就是自绝于家邦!

——洋和尚们不但经常和士大夫和尚道士论辩,甚至自己也争执不休,隔三差五就在科学院外的论道论坛上争争吵吵,有要改革的、要遵守祖制的,随他们去,只要不动手。

显宗放下四译馆刚刚献上来的《乌托邦》,听说是英格兰大理寺卿用拉丁文写的,去年被商人漂洋过海的带来。

他笑着摇摇头,对建极殿大学士杨廷和说:“让他们刻吧,不过是司马相如陶渊明之流无稽的想象而已。”

杨廷和笑道:“圣上所言极是,臣也觉得他是读孔夫子的《礼运大同篇》痴了,或是念佛家的‘众生平等’呆了,只能当个笑话听;别的不论,每天只做功三个时辰,只怕都饿死了。”

显宗笑道:“书生之言,如果真能令行禁止,井田制里甲制就不会崩坏了。”

杨廷和说着近年教廷到处兜售赎罪券,都卖到天朝来了。

显宗道:“当年姑姑在景泰省,可是自己掏钱在恒河边操办水陆大会,为亡者超度,生者祈福。这个教宗倒是掉进钱眼里了。”

杨廷和道:“正所谓‘佛争一炉香’嘛,说了那么多,还不是为了香火钱。”

显宗道:“既如此,若只在教堂里卖,便由他们去;只是该纳的银子不能少。”

杨廷和称是,一边说起有许多反对赎罪券被逐出教廷又被商人带回国的,据说其中还有不少名望之士。

显宗道:“限山隔海的,难辨真假,还照惯例,有著作的送去四译馆,没有的去参加各馆的考教,官话还没学会的,就先去教堂把官话学会了再来。”

杨廷和称是。

当然不是没有遗憾,就是在武功方面实在乏善可陈,甚至可以说一败涂地。

弘治以来,朝廷鼓励商人向西发展,相继册封了众多的宣慰使,光是贡赋一项,每年就接近十万两;此外,宣慰使们回京朝觐置办衣服行头,沿途食宿,更是耗费惊人。即便如此,非洲东西海岸也遍布着宣慰使,至于有多少是空壳的,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