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1026)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没办法,绍治年间,朝廷被迫开始经营美洲,但毕竟鞭长莫及,接下来欧洲人开始不断染指这里,他们屠杀土著,掠夺金银;当时也有不少明朝商人跑到这里找机会,双方也曾经发生冲突,不过天高地阔,很快相忘江湖;直到承德五年,根据张居正的建议,在永乐省南部和南非分别设府,构筑工事,盘查来往客商尤其洋商,这才稍微消停了一些。

说到底,明朝商人也很觊觎这些黄金,如果有人肯在前面当恶人,自己是为民请命还是坐地分赃甚至任人宰割,全看实力。

随着内部整合的完成和航运业的进一步发展,外加人口持续膨胀,朝廷有必要也有能力经营这片神奇的土地:先是以夷制夷,而后流放犯人,然后鼓励百姓前往定居,给土地,免税;然后分封宗室。当然条件艰苦,几乎没人愿意来。

然后是德宗慈炯的咸通。刚刚改元三年,大明三百年了呀。

建国三百年可不是什么好年份,山东发生特大地震,比当年华县地震差不到哪里去,山崩地裂,城墙崩塌,房屋倒塌一空,黄河多处决口,长江受震荡掀起大浪,死人无数。

要救灾,要安置,要发展。

三十三岁的皇帝觉得心累。

好在,天气似乎回暖了,北方开始下雨了。

但麻烦也是有的:建极初年,朝廷悬赏外国有用物种,商人们纷纷进献各种珍奇物种;随后开疆拓土,各省衙门和土司又纷纷进贡;尤其环球航行之后,朝野上下对海外物种引进的兴趣大增。东西送进宫,试种后觉得不错,就开始大规模推广。

当年于承业带回的那种被汪太后赐名为牛蛙的巨型青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有药用价值;此外生长快,产量高,很快风靡朝野上下。市场有需求,自然养的人也就多了,偏偏这货适应能力极强,天南海北都能生存;但要命的是,这家伙胃口太好,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体型比他小,基本上都能吃,偏偏极少捕食农业害虫;不仅如此,体内还携带有蛙壶菌,对绝大部分两栖类有致死性。因此只要这货出现,其他动物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不仅牛蛙,这些年来引进的很多动植物,包括很多从南方各省引入中原地区的物种,都面临着没有天敌、泛滥成灾的问题。

弘治省,隆庆十五年朝廷打海盗,才真正在这里登陆。也就是这时候,包括皇帝在内,众多中原人民第一次知道,兔子这种美味,居然也可以泛滥成灾。当年李定去视察这片未知的疆域,一时发心,将两只准备用作晚膳的兔子放生,结果不过六十年,居然漫山遍野都是。

好在吃货民族的种族天赋是有遗传的,凭什么东西,只要能吃、好吃,还有滋阴壮阳的作用,都能把它吃到怀疑人生、毫无尊严。

弘治省的兔子也不例外。毕竟人太少,就算海军不时跑去打靶也解决不了问题,没办法,让商人去,让宗室去,找人做风干兔肉、搞点兔毛纺织。再不济,朝廷不收你们的税,运到广州等口岸按石给赏钱,一部分当做粮食储存,一部分转手低价卖给酒楼商铺。虽然朝廷要赔钱,还能让兔子吓倒了?

但有的东西,光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比如当年从洪武省引种的一种黄花,色泽亮丽,与本地黄花很是相像;虽然味道不好,但有散热去湿、消积解毒功效,全草都可入药;哪知道此物繁殖力极强、适应性广阔,还能借助风力传播,周围植物全竞争不过,可谓“黄花过处、寸草不生”,故被称民间称为“霸王花”,以至于绍治年间,朝廷行文各地,组织人力剿灭,不但要斩草,还要除根,深挖出来全部烧毁,花儿也不能放过,耗损人力物力无限,这才稍微遏制。

甚至土豆这种东西,也会带来意外的烦恼:发青后有毒,不能吃,当年诚泳等人从土人口里知道,试验过,确实不能吃,回来也宣传过,但是这年头老百姓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哪能顾及到很多?何况这种细节的新闻能否传达到老百姓耳朵里,是要打折扣的,每年都有人因为吃了发青的土豆中毒身亡,但这毕竟无关大局。因为太高产,农民实在喜欢,索性不种别的,专种这东西,尤其气候干旱的山西、甘肃等地。当年汪太后提醒过,但是没办法,有这个就能过日子;甚至土豆患病也舍不得扔掉,糟蹋粮食,是要天打雷劈的!不能吃就做种子吧!哪知道绍治二十一年,山东省济南府土豆爆发疫病,土豆大量死亡,次年继续蔓延,以至减产绝收,农民陷入饥荒。

为了对抗这种土豆瘟疫,官民几乎做了所有的尝试:翻土,旧的植株或烧或埋。然而一季的牺牲并没有换来晚疫病的结束,新种植的土豆依然出现了干枯、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