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102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虽然朝廷有救济,但到手的粮食也不过勉强果腹而已,只能以工代赈,好在山东经济发达,政府还是有钱的;但经过这么些年的推广,土豆已经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尤其华北地区一马平川,一旦蔓延华北乃至全国,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显宗得报,派遣大量农业人才到山东实地调研,其中包括青年农学家马一龙。他得出结论:此病主要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土豆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

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结论,大家都看到了,但是马一龙发现,患病的土豆多有霉菌,在显微镜的视野下,他认为病害应该是由这种微观致病物引起的。

土豆晚疫病的致病原因还在争论,但是马一龙提出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大规模的单一栽培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一旦患病,就会迅速蔓延;所以应该推行间种、套种,降低风险,同时利用不同植物起到隔离效果,预防虫灾、病害。

这个结论得到了科学院专家的认可,毕竟这些年来科学研发太难,棉花移栽技术之后,很多人是靠着间作套种技术入职科学院的。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烦恼。金鸡纳霜对于治疗疟疾有奇效,自然受到朝野的重视,但这种药也有副作用,包括发热、皮疹、呼吸困难,严重的甚至可能致死。因此,朝野都希望提取树皮中的有效成分,或者索性人工合成。

但这不是容易的,从端惠王同鏕开始,一百多年来几代帝国最优秀的医家都致力于金鸡纳霜的提取,包括郑亲王载堉、文华殿大学士徐光启在内,都以失败告终。

但也有提取成功的,比如古柯。

这东西原先也是作药的,可以补肾助阳、镇痛,做外科手术都要用它做麻醉药。

但这种药也有问题,就是容易产生触幻觉与嗅幻觉,最典型的是皮下虫行蚁走感,奇痒难忍;而且还能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就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病症。

因此,这些年来一些不法商人大肆销售这种药物,牟取巨额利益。

兵部尚书孙传庭注意到这一点,上疏朝廷要求禁止。

但这引发了广泛的抨击和不满,原因很简单:这东西不仅是药物,而且是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

早在弘治年间,发现烟草能成瘾,但是朝廷但没有禁止,而是在汪太后的建议下,实行专卖。不久端惠王等医生就发现,这种东西不仅能解乏提神,还能止痛和治疗疾病,尤其对头痛有疗效,甚至对防治鼠疫、霍乱、疟疾以及一切寒凝不通之病都有奇效,于是开始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成为继盐茶之后财政的重要来源,当然也引发了不少火灾。

但是孙传庭带着几个吸食者面圣,皇帝终于相信:这东西有剧毒,不能碰!

孙传庭还搬出当年汪太后《清宁絮语》中的祖训:对于这种能成瘾致幻、害人身心的毒品,一定要不惜代价予以毁禁!

古柯作为管制药品不能轻易触碰,但要全面禁绝,还是有难度的,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还是不够;但是皇帝下定决心,贩卖者处死;吸食者剥夺袭爵和科考以及授官的资格。

慈炯的救火过程持续了十三年,四十三岁撒手人寰,留给继任者一个希望和危机并存的江山:中原地区的危机算是暂时解除了;但这百十年来,从各布政司到各宣政司、承政司,都在你追我赶的进行技术研发和推广,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如今,工业生产已经有了第二次爆发的势头。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国家实力的增强,朝廷自然要加强对海外各省的管理。但已经深耕当地的地头蛇们自然不愿意,尤其这些年来边疆发展迅速,已经不弱于中原地区,至少依靠天险,有了割据一方的实力。

此外,老化的水利工程需要修复,隔三差五就要被薅羊毛割韭菜的富商巨贾们的怨恨在滋长;朝廷对基层的控制力要加强,士子们的鼓噪要平息,深耕当地的宗室王公们也要安抚;“东学西渐”在加速,欧洲各国的不满在累积,野心在膨胀。

历史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然后呢?

后来的事情很多,好的坏的,但怎么也不会更坏了。

第九卷 番外

第430章 番外2:汪太后梦游地府(上)

从天寿山回来不久,汪舜华患病,陷入沉睡。

转过脸来,四周一片漆黑,没有一点光亮,倒是冷气袭人?

已经入冬了吗?怎么这么冷?

她寻思着,再一次环顾四周,却仿佛看到自己躺在床上。

难道我已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