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1073)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这么多年来,承裕从没见过父亲发这样的大火,对着自己。

承裕从小就有神童之誉,七岁就名满京城,是父母的骄傲。

但是王恕盛怒之下,居然操起板子,朝他身上打过来:“混账东西!”

多亏母亲张夫人拦住,王恕下令把他关到书房,闭门思过。

承裕敷了药,趴在罗汉床上,听着隔壁父亲摔杯子的声音。

除了父亲的叫骂,还有母亲的眼泪,以及兄弟们的劝说。

“父亲和程尚书政见不和,又深恨程小姐离经叛道,即便勉强让她进门,怕也不是什么好姻缘;再说,听说程尚书对这个小姐极为宠爱,人家未必愿意把女儿嫁进我家。”

“你不要冒失。程尚书是朝廷重臣,他岂不知道女人参加科举,大悖伦常?听说程小姐才貌双全,怕是另有用意。你不要自作多情,以后上头怪罪下来,反倒是你的不是。”

“对呐,程敏政多年来被斥为名教罪人,如今圣上春秋正盛,他有这么个女儿,怕不是想献给圣上,图谋后路。”

承裕感觉眼睛有点涩,终究低了头,闭了眼。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他这么些年,一定不能让父母失望。

父慈子孝,身为圣人门徒,怎么能因为一个女人,沦为自己最不耻的逆子?

很快,父亲为他定下了婚事,是同僚之女高氏,容貌端庄,性格贤淑。

新娘子很快进门,确实秀外慧中,循规蹈矩,夫妻恩爱。

但似乎觉得缺少一点什么。

已经考取了举人,可以直接入监读书。

闲暇的时候听人议论:“礼部程尚书的小姐要对联招婿了。”

“就是那个女待诏?”

“是呐,那可真是天鹅肉一块。她爹是朝廷重臣,模样也不错,还是个举人,真要是娶到手,那可算扬名了。”

声音渐渐远了。

承裕看着上联,确实不容易对。

但也不是对不出来。

可是,对出来又能怎样?别说自己已经娶妻,程尚书怎么肯把女儿许给自己为妾;便是没有娶妻,父亲难道会让她进门?闹开了,反倒是两家都没脸。

很快,消息传来,同窗伦文叙对出了下联,并通过了程尚书的考教,成为尚书府的东床快婿。

承裕认得伦文叙,虽然入监不久,但也算小有名气。

作为最高学府的国子监,从来是藏龙卧虎;尤其建极改革以来,从天潢贵胄到世家子弟,从富豪公子到清寒书生,从少年英俊到白发老人,什么样出身的人都有,只要有才,但伦文叙仍然颇有名气:家穷,做过更夫,靠对对联被举荐到国子监。

程尚书也擅长对联,程小姐又以对联招亲,看来伦文叙真是赶上了,估计这一家子以后会很热闹。

承裕想着,想到那个笑靥如花的少女,心里有点淡淡的失落。

现在,你应该对着他笑。

时光如水流逝,一晃就是三年。

皇帝终究按照汪太后规划的道路走了下去,甚至走得更远,这让当年对他寄予厚望的一帮老臣格外失望。

父亲年满七十,从内阁到集贤院,岗位变了,却没有角色变化的自觉,还是唠唠叨叨。

伦文叙考取了探花,咦,我为什么要格外关注他?

博远伯于承业回朝的那天,朝野欢呼,然而父亲回到书房,一言不发。

直到第二天从书房里出来,似乎老了一大截。

看着阶下的几个儿子:“我老了,准备辞官。”

承裕兄弟吃惊的看着他。长兄承业说:“父亲,怎么突然想到这事?”

次兄承安也劝:“您现在在集贤院,不就是因为年老吗?又何必辞官?”

王恕笑:“老了,老了。”

他扫视了一下儿子们:“世道变了,变了。”

皇帝到底没有批准王恕的辞呈,虽然讨厌他唠叨,但王恕才德深孚众望,再说集贤院本就是养老的部门,皇帝不希望自己被人说度量不如母亲。

到了王恕这个位置,除非发生重大的状况,否则陪葬配享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是王恕的状态明显不如从前,对于很多事,都不再轻易表态;甚至皇帝问起,也措辞谨慎;闲时在家,除了猫在书房,也种点红薯土豆。

不仅是王恕,昔日他的朋友们也一样,仿佛被霜打过的茄子,一蹶不振。

当年礼亲王世子从美洲回来,还可以含混过去;但如今,博远伯环绕地球航行,是怎么也说不过去了。

连天圆地方都可以颠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王恕不能说不对,有了土豆红薯,不知道能多活多少人。

他只能庆幸,当年太后没有听自己的谏言;一边埋怨,这世道变了,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