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168)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东风吹雪弄余寒,朴或歌来兴未阑。

圣世谁云轻冷职,菲林元不称言官。

蠹芸香暖图书静,炉篆烟销午漏残。

自笑此身宜懒散,敝冠尘土不须弹。

——林聪《书怀》

第70章 天意

汪家的事情尚未尘埃落定,景帝又派出一大批勋贵文武官员集中前往各地册封宗室;瓦剌使臣苏克帖木儿陛辞,要赏赐;广东广州府耆民奏前参议杨信民为政公平,爱民如子,他去世后,大家聚哭,哀动城邑,虽然已经一年,但民心哀慕不已,请为之立祠,难得有这样的正面典型,当然要大力表彰,马上就同意了;授真定大长公主的庶子王锳为献陵卫正千户,山东济南府去年旱灾,税负要减免;梁王妃坟被盗,命工部遣官安厝;会试不中式举人多自陈愿就教职,按惯例是要再考一次的,金达提出了不应该浪费人才,教师本就缺,可以安排他们这些人去教书,并不一定要一试再试,景帝同意了。

监察御史桂怡等弹劾武进伯朱瑛服制未终,娶乐妇为妾,景帝自然很不高兴,但想到此时缺人,于是免了他的罪,只是让他和乐妇离异。

四月初三日,监察御史全智奏陈:各处镇守军职滥受词讼,得贿者泯之不行,不得贿者转发送问,屡兴庶狱,荼毒军民。乞请通行禁约。

景帝纳其言,下令严禁各镇军职受理词讼,只许操练军士御寇,毋蹈前非,违者严治其罪。

四月初六,也就是汪家事情落定的当天,正在朝中议事的景帝接到消息:皇后胎动了,马上就要临盆!

景帝得到消息,也不管政事,匆忙起驾回坤宁宫,那里已经忙成一团,看到庭院中盛开的牡丹,那是汪皇后入宫之初选育栽培的,今年第一次开花,格外光彩夺目。

但景帝心不在此,他只是默默祝祷,希望皇后能生个儿子。

他太需要一个嫡子了。

临近晌午,宫里传来婴儿的哭声,宫女出来道贺:皇后生下一位公主,母女平安。

景帝有点失望,但等里头收拾干净了,还是进去瞧了,抱着女儿亲了两口,这才交给奶娘,走到汪舜华身边,握住她的手,梓童,辛苦你了。

随即吩咐重赏皇后以及有功人员,后宫也赏了一个月的工资。

汪舜华已经清醒过来,看出了景帝的失落,倒是没有怪他的意思,毕竟即便她自认没有任何性别歧视,但这样的环境下,还是迫切的想要个儿子,因此没有说什么。

两口子就这样搂抱着。

景帝哑着嗓子,你宫里的牡丹开了,特别好看,咱们的女儿长大以后一定是个大美人。

???!!!这两者之间有关系吗?

算了,你是皇帝,说什么都对。

汪舜华本来以为要把牡丹作为二公主的乳名,但是景帝的眼神暗了暗,最后定为青枣。

四月初八,佛诞日当天,二公主青枣洗礼,景帝正式赐名长春,并册封为永宁公主,当然也只有成年之后才能行礼;但和她姐姐一样,有实封。

同一天,在午门外赐文武百官宴。

只是宴会上的气氛多少有点诡异。

汪皇后是第一个任上分娩的皇后,此前的马皇后、徐皇后、胡皇后、孙皇后分娩的时候,都还没有正位中宫,钱皇后没有生育;加上现在皇帝和太上皇的微妙关系,朝野上下对皇后的这一胎都很关注。

如今公主出生,景帝和吴太后自然很是失望,朝臣说话的语气也低了些,只怕惹到了皇帝;不过大家交换着眼神,皇后毕竟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当然高兴的也大有人在。当天太上皇在酒宴上就掩饰不住的春风得意,甚至夸奖坤宁宫的牡丹种的好,公主长大以后肯定也会和牡丹长得一样好。

景帝简直想把酒泼到老哥脸上。

你得意个屁,就算皇后没有儿子,我还有儿子呢,早晚废了你儿子的太子位!

这个想法一出现,他马上就收住了——汪舜华为他付出了这么多,如果有可能,他还是希望能够立他和舜华的儿子为太子。

他想到了汪舜华的话,他们都还年轻,不着急。

他磨着牙,我比你小,也没去塞外走一遭,就算熬,也要熬死你!

或许两兄弟的表情实在太过生动,群臣都低下头,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

太上皇实在太高兴,他知道汪舜华不是个善茬,如果生下儿子,肯定要来算计自己儿子的宝座;现在,可是天随人愿了,老天爷还是向着他的,哈哈。

因此,一上车驾,他就抑制不住的大笑,甚至说,一切自有天意。

他就是故意的。

不管再怎么厌恶汪舜华,他很清楚,凭借当年拦驾,加上死了长子,汪舜华在朝臣中间,应该是有点声望的;孙继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说,还连累太上皇的名声;本来前些日子汪家胡作非为,他以为有机可趁,没想到汪舜华迅速把事情按了下去,还给自己加强了贤惠的名声;如果她真的有了嫡子,说不定还真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赞同废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