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240)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万贞儿知道深宅内院有很多阴私,她这种没有根底的,不想起招惹,于是选个了卖布的小商人,两口子倒是很能过日子,后来还生下一儿一女,日子更加甜美了。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外出贩货途中染病去世,万贞儿带着儿女连夜赶到,结果还是没能见到丈夫最后一面,只能哭哭啼啼的收拾回京;哪知道,在路上,儿女又相继患病夭折。

真的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万贞儿费尽周折,最终死里逃生,但此时家财已经散尽,只好到大户人家帮佣,以图将来。

好巧不巧,她去的就是徐有贞家。

徐有贞知道她曾经侍奉过皇太子,大喜过望,于是让曹吉祥把她领去见了太子。

太子对她没什么印象,但是周贵妃记得她勤勤恳恳,想到现在宫里没什么人,于是把她留下了。这件事论理是要报宫里的,但当时传说皇帝有病,于是这种事情就没往上报;只是后来想想,当时世宗加强了南宫的守备,居然还让万贞儿蒙混进来,想来也是请君入瓮,外松里紧,让他们以为有机可趁。

不管怎么样,万贞儿就留在了南宫,依旧服侍太子。

只是没两天,复辟失败,南宫乱作一团,宫女内宦对这些昔日的主子们也不那么客气。嫔妃们胆小的要么吊死,要么吓死,孩子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没有圣旨,患病了也不能让太医医治。因此,几个孩子没了;万贞儿精心照顾已经成为庶人的见深,不能不让周贵妃另眼相看。

汪舜华没有想到,兜兜转转的,万贞儿还是回到了朱见深身边。

不过这些不重要。

她把见深招到面前,今年十岁了吧?

见深点头。

周贵妃有点着急:“太后问你话,你到是说。”

见深断断续续的说:“臣今年十岁。”

汪舜华错愕,周贵妃解释:“太上皇脾气不好,经常斥责孩子,孩子见他就舌头打结。”

汪舜华叹气,原来没有景帝废太子的一遭,见深还是留下了口吃的毛病。

这一想,看他的目光也就更多了怜惜。

当时问:“读书了吗?”

见深回道:“读了。”

周贵妃解释:“太上皇……隐帝亲自教他读书,无非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也还认得几个字。”

汪舜华叹气:“当年先帝是提出过让你出阁读书的事,你也不小了,该念书了。”

见深叩谢。

汪舜华即便派人招于谦等人进宫:“隐帝的家眷,需要善加抚恤。我的意思,见深毕竟是隐帝的长子,他年纪小,也没什么过错,还是要封王,名号怎么定,你们商量一下。”

于谦等领旨。

周贵妃母子惊喜过望,赶紧拜谢。

汪舜华又道:“见深和他的弟弟德王见清,都已经大了,还是应该出阁读书。你们想一想,把老师给他们配齐。”

想了想,转头看着周贵妃:“你们也不要回南宫了,给你们换个地方,去十王府吧,你带着见深和崇王,还有重庆公主居一府;万贵妃和德王、吉王、广德公主居一府;杨安妃和魏德妃都生的女儿,连同其他无子的嫔妃,都住在一起。我把人给你们配齐,这样方便照顾。”

周贵妃等人欢喜不尽,连忙叩谢。

当然此前一直由隐帝一家经营的三个宫庄就要收回来。汪舜华自己留下了清宁宫庄,余下的两个献给了太皇太后。她衣食住行都不用操心,何况每年还有一万二千石的收入,内帑也是她管着,没必要去计较这些,只是除了宫里的开销,还要准备宗室大臣的赏赐。

于谦等人也松了口气,尽管对隐帝一百二十个不满,但毕竟稚子无辜,现在大局已定,他们也不希望再发生什么不该发生的,以后不好面见宣宗。

只是王文认为,封这几个孩子为王,恐留后患;不如仿效太宗皇帝的例子,封为郡王,令守隐帝坟茔。

汪舜华到底摇头:“懿文太子德高望重,所以不能留下后患;但是隐帝……”

她摇头,挤出一个冷笑。

隐帝系生死存续,于她而言,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就像某些人说的,毁灭你,与你何干。

但坐到这个位置上,就不能意气用事。她不能为了一堆烂泥,脏污了自己的手,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就算朱见深真是天选之子,出类拔萃到能够改天换地威胁到她的地位,非斩草除根不可,也绝对不是这个时候。

势均力敌的时候,搞点小动作打破平衡也没啥;但是当大局已定形成碾压之势,这几个人反而无关紧要了。

对胜利者来说,是需要宽宏大度的姿态的,用以收拢敌人的旧部,也用以彰显一切尽在掌握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