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249)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并不是汪舜华圣母,只是连被骂做鞑子暴君的雍正都能做到,她又怎能无动于衷?

况且她违背祖制临朝称制,正要施恩于天下,才能安抚内外人心;趁她现在名声尚可,赶紧树立好自己的人望;当朝野上下都传颂她的贤德时,再想泼污水就不那么容易了。

众人能听出汪太后语气中蕴含的定力,于是纷纷下跪:“太后仁慈。”

只是于谦问道:“不知太后准备赦免哪一类的贱民?”

开头说的是建文帝旧臣的家属,怎么说着说着说到了贱民。

汪舜华说:“当然是所有的贱民。”

户部尚书张凤怕她闺阁妇女,不通俗务,赶紧出班解释:贱籍,就是不属士农工商的贱民,主要分为奴婢、佃仆、娼妓、雇工四类,又不完全相同;刚才太后所指因政治问题被罚为贱籍的,大致有江苏丐户、浙江堕民、陕西乐户、广东疍户、九姓渔户等。

汪舜华听他介绍了,叹息一声:“这些人,都不容易吧。”

张凤到底有些怜悯:“他们世代相传,久习贱业。其中不少是忠义之士的后代,沉沦至此,无由自新,着实可悯。”

于谦提出这个问题,不全是因为同情心,也确实有担心:毕竟废除贱民,关乎事大,至少也是几百万人,闹不好是要出乱子的。

汪舜华说不知道是假的,也知道王莽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的问题,但是现在,她确实需要树立人望,就算不能马上达成,也要把事情提出来,给民间希望。

希望,那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只要还有希望,大多数人就不会铤而走险。

她问:“大概总有多少人?”

张凤奏道:“臣只能估算,大概接近千万。第三类人不多,其他三类要多一些。不过佃仆和雇工都是自己有产业的,帮佣而已,只要给予平民待遇,问题应该不大;第一类人是世代为奴的,而且每年都有新增卖身的,总应该在数百万。”

汪舜华有点意外:“怎么这么多人?去年报上来的总人丁是多少?”

张凤奏道:“去年底报的户口是1202288户,人丁83312128人,可这都是士农工商四民;隐藏在着下面的奴仆、佃户是没有报的。”

汪舜华当然知道隐瞒人口、土地兼并等问题,现在不是解决的时候,但是张凤已经开始吐槽了:“宗室和士绅不纳税,所以有小民贪图便宜,情愿投献土地,甘心做佃户。洪武二十六年,全国有在册的承税田880顷,去年不到230万。这些田地不是分封给了亲王,就是被一些刁滑之徒隐瞒;他们应纳的田税和人头税就摊在其他平民身上。——如果给与佃户平民待遇,只怕投献土地的风气还会更加盛行。”

汪舜华脱口而出:“居然如此严重!”

但她现在刚刚临朝,不能解决,只能说:“你好好研究一下,这些年财政困难,应该如何解决,不能总是寅吃卯粮,缝缝补补;另外,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必须刹住!该怎么办,你们去想办法。”

她沉吟了一下:“废除贱籍,兹事体大,必须审慎对待。我看还是分步实施、区别对待。犯官家属后人,处境最是悲惨,但总量应该不是很多,首先赦免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佃仆和雇工只是与主人签了契约,本身有自己的家庭和产业,即便解除,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稍后就能赦免;只是奴婢数量庞大,一旦处理不好,就很容易造成新的流民问题。所以,该怎么解决,你们去商量方案。这件事不必操之过急,慢慢研究就行。”

陈循等擦了把汗,赶紧答应了,他们就怕汪太后圣母心泛滥,要求马上废除贱籍,那真是只有买块豆腐撞死了。

第105章 功臣绍封

果然,太后的三道旨意发出来,不仅是朝廷内外议论纷纷,甚至整个北京城都轰动了,大家热切的议论着,有的说汪太后真的是菩萨心肠,有的担心建文帝的余孽会不会趁机作乱,各种议论,不一而足。

外头什么样的议论并不重要,汪舜华要料理的事情还有很多。

首先就是绍封功臣,这件事当年景帝做过,自那以后,时不时就有功臣后人上书,认为自家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恳求皇帝降恩。

推恩功臣不仅是普通的授职,尤其是有世袭证的,要生生世世养下去,因此景帝高兴过后,就没有再干这种事。

汪舜华真的觉得,明朝尤其是太祖,对功臣,真不够厚道。

当然她不是圣母,也知道打压功臣、抑制豪强是历代皇帝的必修课;但是土木之变后,功臣集团遭受了灭顶之灾。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文官都要高过同级别武官一头,偏偏在恪守祖训的文官眼里,牝鸡司晨是国家大不幸,所以她必须要扶持可以和文官集团抗衡的力量。太监不是不行,但是还不够,至少不那么拿得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