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290)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只是动笔前,汪舜华把所有的纂修官叫到文华殿,提出:“编撰史书,要做到存史求真、资政育人,你们身为史官,对于历史,要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述往事,思来者。”

这话是不错的,只是从汪太后嘴里出来,颇有点味道。

接下来是詹事府官员的配备。明年皇帝就要开经筵,说是元老重臣和翰林院的官员伺候,但是本身朝廷很忙,翰林院要编修实录,皇帝年幼,没必要叫那些深奥的治国理政的学问,也是一步步来;所以詹事府这个部门就要把人配齐,此前职务调整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一点。

高谷等人皱着眉头,詹事府其实是伺候太子的,现在太后把詹事府的人配齐,是不是有压制皇帝的嫌疑?

不过詹事府的编制空着确实不好,毕竟有一大波人等着升官。

那就商量吧。

詹事院是总部,下面有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机关领导有正三品詹事一人,正四品少詹事二人,下面还有府丞、主簿、录事、通事舍人等中层干部。

左右春坊官员岗位设置一样,五品的大学士、庶子、谕德,下面还有中允、赞善、司直郎、清纪郎、司谏等官。

司经局有洗马、校书、正字等职数。

三公三孤、三师三少都已经封了不少,现在有规定,就暂时不新设了。

礼部右侍郎邹干平调詹事府詹事,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林文、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李绍为少詹事,修撰刘珝为府丞,国子监学录孔公礼为詹事府主簿,鸿胪寺序班王辐、崔嵩俱为通事舍人。

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黄谏进左春坊大学士,刑部郎中夏时正调左庶子,右春坊右中允李泰进左谕德,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编修刘俊进左中允,编修牛纶为左赞善。

刚跟着成国公到荆州办了差事的侍读周洪谟呈上了一篇漂亮的调研文章,主要是探讨宗室的管理问题,汪舜华很满意,破格提拔为右春坊大学士;翰林院编修徐溥为右谕德。

兵部郎中沈敬调司经局洗马。

当然他们以前的各种职务就免了,包括按照惯例可以保留的翰林院职务。

詹事府官员的配备是一件相当严肃认真的事情,必须考虑年龄、出身、经历等各方面的要求,还要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毕竟都是皇帝的老师,也是未来的肱骨栋梁。

汪舜华心里很明白,虽然到时候要阁老和重臣挂名去知经筵,但恐怕到时候根本抽不出时间,所以必须把这些人配好。她反复和内阁、吏部沟通,确保人岗相适。

此前李贤曾经极力推荐江西处士吴与弼,汪舜华倒是听说过他的名字,派人去请,他拒绝了,也就罢了。她对这些大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第127章 文华大训

正式上岗前,汪舜华找这些人进行了集体谈心谈话,要求他们安安心心的准备明年皇帝开经筵的事情,这和普通的经筵不一样,是全面系统的学习儒家经典和治国理政。

考虑到皇帝的年龄,还是要从最基本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始,然后是四书五经,兼之以历史和律法,同时还有《帝范》《贞观政要》和太祖太宗仁宗宣宗的宝训以及景帝御制的《文华大训》等君主的必读书目,主要是规范他的言行;此外就是从历代名臣奏议和史论名篇里选择一部分编成一本书,包括《谏逐客书》《出师表》《止战疏》《谏太宗十思疏》等等,当然还有汉武帝的《罪己诏》,这是要让皇帝明白重大决策制定的原因以及勤政务实的道理;经济学的《盐铁论》是必读书;哲学也是要学的,包括老子的《道德经》、范缜的《神灭论》;还要编一部诗词选,包括《悯农》、杜甫诗之类的,主要是让皇帝体会民间的艰辛。

同时,让于谦在禁军中选择二十个好手,一是保护皇帝的安全,二是教他一些拳脚功夫,强身健体。

这些事情,以前永安公主和沐琮已经在开始教他了,但是十几岁的孩子,本身也就是半灌水,给他开蒙罢了。

这些是很不符合祖制的,因为此前皇子上课,就是从四书五经开始,因此内阁和詹事府开始都很反对。

汪舜华也很坚持:“你总得从最基础的开始,否则你说的天花乱坠,皇帝听得懂吗?真以为半部论语治天下?你是想把皇帝培育成儒学大师还是治国理政的行家?”

詹事府那边还要反对,于谦却同意了,太后这个思路是对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听听就好,身为皇帝,不是要做鸿儒,而是要学会治国理政。因此,倒是把对汪太后的戒心放下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