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324)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推行仁政,一是稳固农业。要清理苛捐杂税,限制地主佃租,着力减轻农民负担;要招抚镇压并用,引导流民回乡从事生产;要严厉打击土地兼并之风;要大力兴修水利,让农民安居乐业;二是发展经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国家还是需要赋税来源,从哪里来?——从工商业那里来。要严格盐税、茶税的征管,还要加大对工商税的管理。重农抑商不是一句玩笑话,历朝历代加税都是拿商人下手,不过他提到了要适当放开对工商业的限制,允许他们扩大生产。这样,他们不仅能贡献更多的赋税,还能吸纳一部分流民就业、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最让汪舜华惊讶的是居然提到了要开放海禁——他举的是南宋小朝廷的例子。南宋偏安一隅,但就是靠着关税,可以长期和蒙古抗衡;此外,他还提到了要废除宝钞,因为这东西现在在民间基本上已经不流行了,跟废纸没什么区别,但是富商巨贾可以拿着宝钞来纳税,朝廷不能不收,但这东西又没有购买力,因此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又不能不印刷更多的宝钞,结果造成恶性循环。三是发展教育。要严格官学准入门槛,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教化人民有道德观念,有仁爱之心,有孝悌之心,有爱国之心,愿意为国家贡献力量,尤其是国家面临困难的时候,更加需要团结。四是修练武备。对国内的造反派,要抚剿并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对北方,要抛弃幻想,随时准备战斗。五是整饬纲纪。纪纲不肃,法度不行,则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情可顺而不可徇,法宜严而不宜猛。张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法所当加,虽贵近不宥;事有所枉,虽疏贱必申。

用词很文雅,汪舜华听了第一句觉得很提神醒脑,听到中间的时候,就坐直了——说的太好了,说出了她的心里话。尤其是听到开放海禁和废除宝钞那里,更是激动的从座椅上站起来——毕竟这些话以前基本上没什么人说。

张凤还没念完,汪舜华从珠帘里头走出来,大家都有点发愣——太后这是生气了?毕竟这文章写的有点不合时宜,只是限制土地兼并和废除宝钞很得他们的心意,因此商量后放在了中间,准备碰碰运气。

张凤也有点抖,只好低着头,强自镇定的念了下去。

等他念完呈上稿子,汪舜华接过从头到尾细看了一遍,说了三个好字,这才收了卷子,赞叹:“真是宰相文章。”

???!!!

群臣相互看了一眼。

张凤奏道:“太后,臣等也觉得这篇文章观点颇新,只是有些提法不合祖制;文辞也有些稚嫩,所以推荐为二甲。”

汪舜华看了他一眼,笑道:“这样的文章放在二甲,委屈了。殿试是选官,尤其是选择未来的肱骨栋梁,胸怀气度和眼光格局才是最要紧的;至于文辞,到可以往后放一放。”

又看了一眼,赞道:“真是一笔好字。”

她走到案前,取笔批了第一甲第一名。

萧镃提醒了一句:“太后,鼎甲的文章按例是要刊印全国的。这文章,文辞如何到底不论,只是其中提倡‘开放海禁’一条,违背了太祖皇帝‘片板不得下海’的祖制,臣以为最好放到二甲或者三甲去。”

汪舜华哦了一声:“我记得太宗宣宗年间,不是有郑和七下西洋吗?既然都是祖宗传下来的,也不算破例。”

萧镃等人立刻紧张起来。

于谦想到汪舜华说的那话,站着没有动。

彭时立刻出班奏道:“太后,下西洋劳民伤财,请太后千万不要再提此事。”

商辂等人也站出来这样说。

汪舜华笑道:“怎么突然提到了下西洋劳民伤财?我又没有说要再下西洋。这文里说的是汉隋唐宋历代王朝都在发展海外贸易,尤其南宋把它作为重要的赋税来源,也没有提下西洋。你们多虑了。”

她看着于谦,又看着萧镃等人:“我看这文章写的很好,见旁人所未见,言旁人所不敢言,挺有意思;他的提法,你们也可以参考。”

选定了状元,其他榜眼探花就好说了。

汪舜华回宫,将其余各卷交由内阁决定名次,并赐读卷官宴,宴毕赐钞。酒足饭饱的读卷官们退到东阁拆看第二甲、三甲的试卷。逐一抄写名次,封送到内阁填写皇榜。

第146章 宣誓

次日,在华盖殿举行传胪仪式。正式宣布第一甲第一名程敏政、第一甲第二名王一夔、第一甲第三名李永通。

汪舜华怔了一下,文武官员交换了一个眼神,弘义阁大学士李贤和刑部右侍郎程信也很不安:程敏政,今年虚岁才十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