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41)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母凭子贵的愿望落空,万贵妃性情大变,在后宫严格实行打胎政策。凡有怀孕迹象的,无不使手段让她们堕胎,险些使成化帝一脉绝嗣,导致皇宫内外惊惧。佞臣钱能、覃勤、汪直、梁芳、韦兴等人纷纷贡献财物,笼络万贵妃,一时之间,外戚横行,奸臣当道,朝纲败坏。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万贞儿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得到消息的宪宗哀叹:侍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他主持贵妃的葬礼一如皇后之例,并辍朝七日。同年八月,宪宗驾崩,终年四十一岁。

拜《明事》和热播影视剧所赐,这些事汪舜华还是知道的。不过她对这俩人都不感冒。真爱一个人,尤其当那个人是皇帝,需要子嗣传承的时候,会想到去绝他的后吗?万贵妃愚蠢而残忍,但作为皇帝,难道不知道怎么才是真的好?——宋英宗为了扶刘娥、明宣宗为了扶孙贵妃上位,都是配合爱妃搞了一出借腹生子——虽然对嗣君的生母不公平,但比起赵飞燕赵合德的赶尽杀绝,显然聪明多了。明宪宗怎么就没想到呢?哪怕退而求其次养个儿子在万贵妃膝下;难道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先万贵妃而去,嗣君不是自己的儿子,或者跟万贵妃有仇,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宠妾;还是觉得万贵妃一定会死在自己前面,至于她的家人如何处置都无所谓?——得亏遇到的是老好人明孝宗,如果遇到嘉靖那样薄情的,哭都找不到地儿!

——说真爱,当年册立皇后的时候怎么不拿出她不做皇后我就不做皇帝的架势来呢?到废后的时候就有骨气了,让两个皇后倒霉;就算是政治婚姻,后面的那些被打胎的宫女们何其无辜!人家不是父母养的,凭什么做你们爱情的炮灰?自己管不住裤腰带又不敢负责任,有种别到处乱播种啊,这跟汉成帝有什么区别?怎么一个就是昏君,一个就是真爱了?——还不如周幽王呢,人家为了讨得美人一笑,直接倾国倾城了,怎么不见有人歌颂?果然儿子亲生的就是不一样。

汪舜华不是女权主义者,对网上女尊论一向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借着男权欺负自己的同类罢了;倒是对长孙皇后之类的很有好感——倒不是因为她们符合男权社会贤惠的期待,而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无力改变社会,就多给他人一点温暖,不能因为自己在上位就草菅人命、为所欲为,这才真是人性的善。

不过吐槽也改变不了什么,现在的万贞儿在太后面前也算是有头脸的,汪舜华不会闲着没事去找她的麻烦或者上心理课,最多看看这位传奇人物罢了。

二月二十八日,敕谕西宁侯宋瑛、宁阳侯陈懋、尚书金濂、副都御史丁璇等居守京城,提督各门官军,严加关防,慎勿怠忽;公侯驸马伯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太师英国公张辅等扈从。

次日,英宗带着郕王前往奉先殿拜祭祖宗,然后就出发了。这么一大波人,自然行进速度很慢,汪舜华和太后、皇后登高送别,那支队伍宛如长龙,向前看不见头,往后更是看不见尾,路上鼓乐齐鸣,道路旁是百姓三呼万岁的声音,震天动地的,马上就觉得古装剧里都是骗人的——这阵仗,太吓人了。

当天晚上,车驾驻跸沙河,遣工部尚书王卺祭沙河之神;直到第二天午后,才走到天寿山,又遣礼部尚书胡濙祭告天寿山之神。

三月初一,英宗谒长陵,祭太宗文皇帝、仁孝文皇后,次谒献陵,祭仁宗昭皇帝、诚孝昭皇后,次谒景陵,祭宣宗章皇帝;扈从文武群臣陪祭。

这是祭祀,也是宣示,皇帝陛下已经完全掌握了时局。

站在山顶上,看着山下锦绣河山,一种君临天下、俯视众生的感受顿时涌上心头。

郕王静静地看着,这个地方他是来一次少一次。

所以,且行且珍惜。

三月初二,起驾回京,当天驻跸沙河;次日,车驾至京城。文武百官、军民耆老人,及四夷朝使,咸出迎于都门外,拜呼万岁。

英宗回宫,先去谒奉先殿,然后才去拜见孙太后。当时钱皇后和汪舜华都陪着太后说话,一边听着小太监喜宁介绍皇帝出巡的盛大场景,孙太后等人听得津津有味,只恨不能身临其境,汪舜华倒还好,看惯了阅兵式的大长腿和大决战的场景,对英宗皇帝跑出去游街没什么兴趣,反倒是觉得喜宁这个名字有点耳熟。是谁呢?

她晃了晃脑袋,想不起来——这时候就觉得平时多看点书真没坏处,到这里来除了于谦是英雄这些小学生都知道的事,就是点宫廷八卦,好多事情真是两眼一抹黑!——哦,还有明朝的大致情况,但是排不上用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