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419)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可能同是嫡长子却与皇位擦肩而过,刘据很为李承乾抱屈:“我还不到十岁,表哥便上书让三个弟弟就国;可是李泰都当爹了,你还舍不得让他出阁之藩,反而把他的儿子接进宫抚养,为他开文学馆、让他乘轿出入宫廷,甚至用度超过太子,怎么能让他安心呢?”

记得初见李承乾,他也夸耀自己的父亲了不起,只是问他怎么来的,他耷拉着脑袋:“反正活着也挺没意思的,我就想着早点死了也挺好。”

李承乾死的时候差不多28,刘据自然很有当大哥的气概。

李二凤自知理屈,还是要为自己辩解:“承乾乃我之冢嫡,我怎不钟心?只是他作为太子,江山都是他的,自该有太子的使命和担当,所以我要严格约束他;李泰虽也是我的爱子,却注定是个藩王。做父亲的,想要他多一点陪伴,多补偿他一些,有问题吗?——我也没想到承乾会往心里去。记得以前,他挺懂事的,挺爱护弟弟妹妹的。”

刘据力争:“那是以前,他腿脚还好的时候。当他换了足疾,别人都在暗地里议论的时候,你却偏爱另外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和他留着同样的血脉,他怎么就知道你这个当父亲的心里怎么想?”

李二凤有点尴尬。

毫无疑问,朱标的遭遇是几位太子都没有想到的。

扶苏问他:“你这样顶撞你父亲,他都拿着凳子砸你了,居然没把你赶到边塞去?”

朱标摇头:“亲生父子哪有隔夜的仇?骂过了,气过了就好。”

刘据问:“你都快四十岁了,羽翼丰满,你父亲就没有想过怀疑你?就没有小人想要离间你们?”

朱标莫名其妙:“有什么可怀疑的?他是我爹,我是他儿子;朝堂上的重臣也是我的辅官;再说,我父亲经常让我做人情,从宗室到文武官员,都对我感恩戴德,怎么会离间我们父子?”

李承乾问他:“你还有四个亲弟弟,你从来不担心他们威胁到你?”

朱标皱着眉头:“有什么可担心的?我是父亲的嫡长子,他称王我就是世子;他称皇帝我就是太子。弟弟们虽然都是一母同胞,也比我小不了多少,但都是我带大的,长兄如父。只要我在,就没人敢打主意。”

李承乾差点哭出声来。

第187章 三个婆婆(上)

汪太后神色轻松的和宗室们闲话家常。此前处理了一大批宗室。有罪发高墙的不说,那些发配海南台湾的,他们的情况也要通报:“去海南的,大多安置在儋州、文昌、临高、澄迈等县,当年苏东坡住过,有文气。去台湾的,安置在台北和台西县,这里离大陆近,都是平原,土壤肥沃、雨热丰沛,适应耕作。我跟他们说,去海南开垦一百顷土地,去台湾五十顷,只要够了,就可以回来。”

“目前得到消息,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那里的生活。靖江王系的相绍、相纯表现很不坏,去年各自带着家人种植了五十亩甘蔗;今年又加了一倍。我说这很好,他们得了钱,还可以雇佣附近的土民一起耕种,只要纳了田赋,就算是他们的。这样一来,速度就可以大大加快了。上个月,我已经准了海南省搞个蔗糖厂,解决了产品的出路,大家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跟着学、跟着做,把日子过起来。”

“台湾那边气候炎热,还有人不习惯,这也不要紧,慢慢适应。那边种植稻米的多一些,这更好,朝廷也可以少运输粮食过去。”

“并不是我想为难他们,而是他们怠慢祖宗制度,忽慢国家法度。如今让他们去开发边疆,就是让他们体会百姓之艰难,创业之不易;更加修身养德、立身持己。”

“此外,如果能读书识字的,不管你是读书应举,还是写了诗文、刊刻了戏曲小说,只要朝廷认定写的不错,反映了民生疾苦、有利于世道人心,或者就是宣扬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就可以得到赦免。”

“此外,如果有了重要的发现发明,提高了生产效率;或者提出了好的建议意见,指导官府百姓兴修了水利,这些都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都可以免罪。”

“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条路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之路,但绝不是死路;只要管住自己,朝廷绝不会把皇帝的族人往绝路上逼;反而想要依靠你们来屏保王室。”

这话说得恳切,宗室们虽然心里还是觉得有点为难人,但也算放下了一块石头。

接着就说下一步的安排:“先去天寿山祭奠祖宗,然后前往太庙,随后前往旌忠祠;等参加考试的人员定下来,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培训,由集贤院学士和中央军校的老师们亲自授课,另外阁臣和六部尚书分别前往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争取让大家一次通过,早点拿到应该得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