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431)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这几个孩子年龄都不小,拿到了爵位,娶了妻室,还能够过日子;只是再往后就只有坐吃山空。

汪舜华知道襄陵王贤德,土木之变的时候还曾经率家人勤王,这些年来对于西北的形势也屡次上言。因此恩准,不过现在朝廷从严整肃军队,不管是勋贵还是普通的世职,都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袭爵——这是祖宗的规矩,但是和平年代,这规矩就废了,大家都懂;但是汪太后执政后,交代于谦要从严选拔,确保将官的素质和军队的战斗力,这个祖制也就真的兴了起来。

范坪等已经有了镇国将军的爵位,即便到军中效力,肯定也不会从士兵开始,而是和勋贵一样,从执事官开始,一步步打磨。

因此汪舜华同意范坪等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的人员参加本次考试,当然也有限制——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否则此次宗室参加考试的人数不可能如此巨大。一旦经过考试,不能袭爵的有两条道:一是到军校打磨一年,再根据各方面条件,或到勋卫,或到军队效力;二是文才不错的,可以到国子监进学,直接参加明年的会试。

当时下面一片反对,汪舜华摆手:“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宗室有报国之心,朝廷自然不会视而不见;只要德才兼备,不管你直系旁支,嫡出庶出,也不管你文采出众还是武艺超群,都有你施展的空间。”

她有点意味深长:“朝廷限制宗室的传承,并不是我不能容物,要苛刻你们甚至赶尽杀绝,而确实是形势比人强。当年太祖建藩,意在使藩王屏保王室。只是如今,奉养宗室,已经成为朝廷不可承受之重;而一些远支穷困潦倒、饥寒交迫,而不少宗室怀抱经世治国之才,却只能困守空城,这不符合太祖的初衷,也不是朝廷的本意。唐朝内乱不止,宋朝羸弱不堪,宗室不胙茅土,但其贤能者皆能策名仕籍、自致功业,而国家亦能依靠他们。我不相信太祖皇帝的子孙,会不如他们。”

宗藩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为他们都是皇帝的同宗,待之太厚,国家财政受不了,更有甚者,像汉晋藩王那样,占山为王,犹如独立王国,或者聚众作乱,那绝对不行;但如果待之太轻,就无法实现屏保的作用,秦朝宗室全无地位,只能任由秦二世宰割,唐宋宗室在解决内忧外患中也没有多大的作为。

解决宗室问题最成功的无疑是清朝,既没有发生藩王作乱,财政负担也不重,因为他们采取了两项关键措施——一是考封,确保袭爵人员的质量,让他们能够在参与军国政务,和精英交锋的时候都能不落下风,甚至亡国后还有大批人员把持了文艺界的话语权,当然,这也就让辫子戏大放异彩,虽然说荼毒了观众的身心健康,但就王朝本身来说,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二是降等袭爵,除了铁帽子王,其他的宗室哪怕通过考试,也是降等袭爵的,这无疑极大地节约了财政用度。

但是汪舜华没有这么做,一来她不用养八旗,负担没那么重;二来还是要讲究循序渐进,之前皇帝对宗室那么好,她一来就掀翻了,如果这些人全饿死了,估计就是文人骂她;但又把这些人放出来参与朝政,说不定几年几十年后出个能耐的,即便不搞宫廷政变,也可以占据高位搞反攻倒算,那么今天的一切努力都会付诸流水。

当然,她还要考虑制衡的需要,另外还有宠爱儿子的小心思,所以设立了六位原配嫡后所出的亲王为世袭王爵。

宗室们感激涕零,重臣们倒是很不安,但汪舜华拿“广开进贤之门”说话,实在让大家无话可说;旁边宗室勋贵也开始呛,也就罢了。

当然也有悲剧的。有固定靶脱靶的,也有刚上马跑了几步就摔下来的,还有跑马过程中掉下来的。幸好准备充分,提前让太医在现场伺候以防万一,折腾一番,总算没让这些人当场去见太祖;不过有个镇国将军年老体弱,回到宾馆,还是翘了,那就赶紧找地方安葬。

皇帝看的很高兴,汪舜华的眉头舒展很多,她真不希望看到全军覆没的惨剧,那样宗室丢脸,她同样颜面扫地。

与此同时,西六宫的宗室女们迎来了最后一战——绣花。这年头绣工是女孩子必备的技能,只是金枝玉叶们以前肯定没怎么碰,去年开始恶补,都还算有模有样,有几位绣的尤其好,太皇太后很满意,觉得这才是女孩子们该做的;太妃、王妃们也很高兴。当然其中有很多已经嫁为人妇,儿孙都有了;只是因为父亲嫡出,自己也是嫡出,这才赶上了。因为绣工不好评价,只要说得过去的都过了,实在连针都没碰过,绣的乱七八糟的就没办法了。不过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因此这一轮很难得的没有刷人;太皇太后还着重表扬了几位书念得好、绣工也好的宗室女,赏赐了几匹布帛,希望她们再接再厉,做女子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