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455)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太宗皇帝觉得有点意思了:作为皇帝,他当然知道荣养宗室的弊病,毕竟太祖皇帝自己都改过规矩;而永乐盛世,因为自己是藩王起家,因此没有降低宗室待遇,但削减过公务员的工资。遑论太平几十年,又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国家财政困难,需要开源节流,他也知道。

听他这一说,太祖总算消停点。

张凤此前曾经给太后群臣上课,又全过程参加了讨论,这时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全面分析,太祖闭了眼一拍桌椅,虽然还是愤懑难平,赏了张凤一顿板子,但总算没有骂出声来。

景帝终于松了口气:老婆总算有些手段,有惊无险就好,否则真让人掀了桌子,北京城的朱家子弟翻天,估计就是自己难过;要是让北方的鞑子打过来,估计就是祖宗们一起问罪了。

景帝现在真的盼着休息的时刻。虽然理论上说已经是鬼,没有身体的劳累;但太祖是个勤奋的人,到这里是个勤奋的鬼,只有休息时间,他才不会见一个鬼审问一个,也就避免知道上面发生什么事;当然,也不用跟着出门,接受几位大帝暧昧不明的目光。

蜀王悦菼的到来,给沉闷的朱家带来一丝清凉。

悦菼继承了蜀王府知书识礼的好传统,虽然被削藩,心头肯定不舒服;但是汪太后用了他的建议,脸上很有光彩,于是捡了些要紧的跟祖宗们汇报了。

太祖本来还要斥责他“怎么帮着汪氏出主意”,听着悦菼稍微说了几句,马上赞扬起孙子聪明懂事起来。虽然悦菼也是28的人,从外貌上看不比他年轻几岁。

景帝在心里嘀咕,太祖这样震怒,既有被晚辈妇人打脸的不痛快,也有重蹈建文覆辙的担忧——之前已经反复跟他分析过,自己也是编过《纪非录》,改过制度的人,要说看不出宗室制度的问题,那才叫见鬼!何况此前的制度跟太祖制定的制度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他要怪,也该怪太宗,拿后辈撒什么气。

只是这话是绝不肯说的。

楚王季埱的到来,让太祖刚刚好转的脸色又开始阴云密布——他没有儿子,而且整个楚王系都没有根正苗红的接班人,必须除国。

果然,前脚进门,后脚就接到朝廷的祭文,除了抱着爷爷的大腿痛哭一场,似乎也没什么好法子。

好在接下来,太祖太宗的心情好转了不少——宗室们进京了,一起前来祭祖。虽然在天寿山太祖看不到,但到了太庙,就可以好好瞧瞧了。

不错,济济一堂,我老朱家后继有人啊!

太祖太宗高兴的胡子翘起来,也就有心情出去和老冤家们喝茶了,不过这一回,没带景帝,当然也没带他哥。

难得这么清闲,景帝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看着烛火,想象着太祖太宗和大帝们谈天说地,太祖说着“你们多心了,我家玄孙媳妇挺能干,没整出什么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大帝们肯定又要说“哎呀,老朱你高兴的太早,江山吃枣药丸”。

不过很快消息传来,景帝又得低头了。

低头,但是……窃喜。

因为汪舜华恢复了胡皇后的身份,还将她与宣宗合葬。

正跟马皇后徐皇后张皇后讲经的胡皇后很是诧异,实在想不出这个晚辈跟自己有什么渊源要为自己出头;旋即想明白了:不是冲自己,是冲着孙贵妃。

太祖太宗很难得的夸了一回汪舜华,称赞她是有心的,当然同时又把孙贵妃母子拉出来骂了一顿,顺便大骂宣宗没事找事,逆天而行,如果当时不一心要扶孙氏上位,等待皇后诞下嫡子,怎么轮到朱祁镇这个混球!

仁宗无所谓,宣宗静静地听他们说完了,反正孙贵妃已经躺在他身边了,多一个就多一个吧,如果不是胡氏抢了后座,他也不讨厌这个温柔漂亮的女人。

如今每天替孙贵妃母子周全,自己觉得心累;偏偏胡氏生前出家,到了这里也一身道姑打扮,终日陪着几位老太太,亲近不得,以后也算多个人说话。

正听着镇国将军哭诉着“终于见到了老祖宗,汪太后为难人”,后脚就知道一拨儿宗室勋贵通过考封袭爵结婚的事。

太祖在家里发脾气说“怎么只有这么几个人过了?”出去却跟几位大帝神吹“这回好几个宗室考得不错,我老朱家后继有人”;直到被李二凤抢白一顿也不恼。

景帝自己也很高兴,未来的女婿张懋、沐琮、徐俌都考得不错,沐琮尤其出色,当年没选错人!

隐帝这回难得没有呛他,只是说:“薛辅?就前些天表现不坏的那个是我女婿?不错,将来扫穴犁庭,就看他了。”

景帝正想骂“你做梦,有我女婿在,什么时候轮到你女婿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