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45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但另外一个消息还是带给大家震撼——正在守孝的荆王世子见潇造反了!

是的,才不过十二岁的荆王世子见潇造反了,估计可以刷新古今中外造反者的年龄记录。不知道是他自己的主意,还是周围人的怂恿,反正,就这么造反了。

而事实上,这位小王爷确实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奇葩。

荆王是仁宗第六子荆宪王瞻堈的后人。最初封在江西建昌府,因为有次宫中有巨蛇自房梁垂到地上,就请旨离开江西,后来改到湖北蕲州。

荆王系也常出奇葩,这位荆王世子就是典型。历史上他天顺八年袭封。父亲死得早,没人约束,自然为所欲为。他在先帝孝期办婚事,恨母亲偏爱,将其关禁活活饿死,捶杀亲弟都梁王朱见溥而奸其妃,活埋堂弟朱见潭而夺其妻,还杀了叔叔的妾,经常抢掠民女,甚至想要造反,不但府邸僭越规格,而且大肆聚合亡命之徒,迟迟不下葬父亲,是个实打实的混账。

虽然那是近30年后才案发的,但老娘已经被他虐死了,两个弟弟还没被杀——朱见溥死于成化十三年,年仅二十六岁,现在还是个小屁孩,朱见潭更是牙都没长齐;他妈马氏自然也还没来得及被剃发鞭打,用土囊压死。

但荆王世子毕竟不是个安分的主,就算他年龄小,不懂事,身边让也会让他长大——两年前,他已经见识到了朝臣的嘴脸,考虑到马上要考试,还是开始念书,但他不喜欢读书,而是喜欢和一帮道士滚在一起;尤其这两年朝野上下人心不安,他就有了大胆的想法,召集亡命之徒,制造兵甲武器,看到湖广读书人怨声载道,觉得机会来了,准备把当地的守官骗进王府,逼他们听从自己,然后正式发檄文造反。

蕲州不是首府,荆王世子年龄又小,因此谁都没当回事,勋贵和重臣都在武昌坐镇。

蕲州知府并不是什么名垂青史的人物,他虽然觉得荆王世子十三岁的小屁孩能干成屁事,但是这些日子以来,荆王世子已经接纳了很多无籍游民,也招纳了很多读书人——别的亲王都到北京去了,要造反,自然还是找朱家的最好。

想到现在各省闹得鸡飞狗跳,知府大人心里盘算着,可能汪太后真的支持不了多久?

刀横在知府的脖子上,他也就跪了,并献计擒拿在这里坐镇的都督卫颖——毕竟有个亲王,朝廷还是防着的。

偏偏就是这个卫颖打碎了荆王世子的美梦。

卫颖字明德,松江华亭人。他父亲是一代名将,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从蓟州百户做到都督佥事,但比他功劳更大的是名字:卫青,和汉武帝的大将军同名。

正所谓父英子雄,卫颖自幼跟着老爹,也算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起来的。他有武略,也有眼光,历史上投靠了石亨,参加了夺门之变,封宣城伯,予世券,出镇甘肃;后来石亨败绩,因为镇守边关没有事;甚至革夺门世爵,他就上书说打外藩有功,皇帝就放过了他。

这回石亨倒是找他了,他推脱自己有病,没去,但也没有跟朝廷报告,毕竟不知道景帝是不是真的快不行了,因此一直没有动。

既然是头千年的老狐狸,荆王世子这种罗琦堆里长大的还要来玩花样,实在不够看;何况荆王自以为要当皇帝,对除了奉承他的道士之外的老娘弟弟都不好,何况侍卫?再说读书人的日子不好过,侍卫的日子并不坏,买了地,娶了媳妇,日子过得好好的,凭什么跟个混账东西造反?再说一个十三岁的小屁孩,嘴上没毛,能成什么大事?造反,是需要勇气的,而勇气,来源于成本和代价的性价比。

于是得到消息说有紧急情况的卫颖将计就计,安排妥当就带兵入城,接着和侍卫们里应外合,放了一把火,把亡命之徒一顿砍杀,接着没怎么费力就捉住了荆王,把全家老幼一举拿下,自然也就清理出所有的违禁之物;顺便捉住了所有前来投靠的各路人士。

居然是蓄谋已久!

没事都会找事的卫颖岂会错过这种好事?马上奏报北京。汪舜华也傻了,他娘的居然早就预谋造反,不仅檄文,连龙袍和玉玺乃至登基诏书都准备好了。

——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他才是个十三岁的孩子!

这年龄在后代连刑事责任都不用负,但明朝不讲这个。

还没等汪舜华破口大骂,朝臣就骂起来了,简直混账之极,不杀就没天理了!——居然因为你妈偏心就活活把人饿死!你爹死了迟迟不下葬!就因为道士说这样能镇住风水,可以帮你当皇帝!

你大爷!这种混账当了皇帝,简直要天下大乱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