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463)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此外,就是口罩,太医搞不懂什么空气传播,但是此前为防止口气污染,有用丝巾遮盖口鼻的;因此也不难理解。朝廷有纺织公司做口罩,估计销路不会太好,一是造型简单,民间容易仿作;二是普通百姓没钱,即便要求了,估计也就扯快布蒙一下。

还有就是消毒。

这年头没有消毒液,花椒与盐煎汤合用,可以除湿止痛、杀虫解毒,但是这显然只有宫廷或者达官富豪之家用得起;没关系,酒精也可以消毒——明朝有蒸馏酒,医用酒精纯度38%汪舜华还是能记住的,太医有点奇怪汪太后懂这个,但是太后也只是让试,先记下吧,如今发现挺管用,就写上了;此外,石灰水也可以消毒,而且便宜;只是千万别往身上涂抹。

差不多就这些了,汪舜华想了想,同意颁布天下,要求各地贯彻落实,并作为考封铨选的内容。

正月里,京城举行了两场很是隆重的婚礼,太皇太后、太后遣人祝贺,文武官员参加,民间更是议论纷纷。

一场婚礼的男主角是刚刚荣升太子少保的王越,女主角是太后身边的女学士商妙玉,文华殿大学士商辂长女。王越已经快四十,自然不是结发夫妻;而商妙玉已经二十五,在早婚早育的明朝,自然也不是寻常。

因为商妙玉是再嫁。

后世有关商辂的传说不少。说他是父亲遗腹子,而且是小妾所生,嫡母秦雪梅含辛茹苦将他养大,为此还编了一出《雪梅教子》。

商辂虽然没有这样的传奇身世,但他家里还真有秦雪梅一类的人物,就是他的大女儿妙玉。

明朝流行早婚,妙玉早在景泰八年嫁给同乡按察副使周弘璧的幼子贡士周汴,没想到结婚才不到一年就死了,也没留下孩子。历史上守制四十余年,正德初,以贞节旌表门闾。

那一回商辂在英宗复辟后被赶回老家,这回官运亨通;偏偏汪舜华主政后不久选了一批重臣之女进宫陪公主读书,当时妙玉正在守制,又是寡妇,自然不在选中。

直到建极三年,因为朝中的事情太多,加上要教养宫女,汪舜华又选了一批精通文墨的妇女进宫——这个真的不多,加上妙玉是商辂之女,就顺利留在她身边伺候文墨。

汪舜华知道她少年新寡,很是唏嘘,就问她可有心再嫁;妙玉自然说“安有此等非分之想!妾情愿一辈子留在太后身边。”

汪舜华笑道:“你才几岁,就说一辈子?”

即便笑道:“你就安心留在这里,咱们也好做个伴。”

商妙玉叩谢。

汪太后主政已经好几年,朝臣自然会揣测她的脾气秉性,其中太后的批示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这些一般情况下都是内阁拟好了,她照着抄,能看出方向,但更具体的就只有私下揣摩。

但是很快有心人就有发现,对照通政司呈上去的奏本和六科拿到的批阅,其中有几类是从来没有拿出来的,也就是说留中了。其中包括宗室请名请封以及妇女的旌表。

建极三年以后,大家都知道汪太后在打宗室的主意,但是妇女旌表却一直没有下文,这多少有些令人诧异。

这个有心人是弘义阁大学士李贤,他在建极三年底提出了妇女旌表的问题,三四年来,只有今年初旌表了一次,今年底照例应该旌表,但到现在还没有批复,需要劝化世风、激励士气。

汪舜华脸色不算好:“难道妇女改嫁,就是世风日下、国将不国吗?”

???

既然脸皮已经撕下了,汪舜华也就直说了:“我是不赞成妇女守节的。本来民间女人就比男人少一些,再强行要求妇女守节,多了怨女旷夫,没事的光棍聚在一起,更容易滋生是非;以前有民谣唱‘察孝廉,父别居’,为了一座贞节牌坊,多少女人青灯黄卷,这也不说了,关键是有些心怀叵测之徒,为了光耀门楣,或者减免赋税,或者争夺家产,强行让妇女守节,甚至逼其殉节,伤害了多少无辜的人命!如今朝廷百废待兴,正要涵养百姓,繁衍生息,强基固本,我是不希望一堆青春女子为了贞节牌坊断送了一生。以后,这类的奏疏不必再呈上来,呈上也不批。”

汪舜华态度如此坚决,下面都呆了。

礼部尚书章纶马上站出来,说太后这话很不妥当,接着旁征博引,列举了一堆烈女守制的感人故事。

汪舜华伸手止住:“迂腐之论。几年前十几年前,上至贵妃王妃,下到普通妇女,多少人还殉节呢,她们都是自愿的吗?你认为她们是自愿的吗?——改嫁就是失节?这又是哪门子的话?汉武帝母王皇后就是二婚,范仲淹把儿媳嫁给了王陶,王安石也让媳妇改嫁,至于李清照改嫁于张汝舟,唐婉再嫁赵士诚都是顶有名的典故,就算那个说‘失节事大,饿死事小’的程颐,外甥女丧夫之后,也把她再嫁给他人,又有谁为难过他们?倒是朱老夫子,舍不得儿媳妇改嫁,惹了个什么官司,我都不忍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