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484)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此前汪舜华自己不是没想过干这个,不过穿越过来不久就入了宫,彻底没戏了。

当不了文学家不要紧,能当文学家的妈甚至一大批文学家的引路人,也不负此生了。

下面的姑娘们还是有点放不开,只是顾忌她的身份,不敢说话;永安长公主可没有那么多顾虑:“母后,就说您不懂文学,不要瞎指挥。小说是什么——不过就是稗官野史,下三滥的东西。我们要是写这个,以后可都没脸见人。”

太皇太后也反对:“你别瞎出主意,这不是什么好文章。”

汪舜华笑道:“母后先别急着反对,听我把话说完。”

她戳了戳永安长公主的脑袋:“榆木脑袋。小说就下三滥?跟谁学的这些?诗词文章就高大上?当年词还被称作‘诗余’呢,结果苏轼、秦观、李清照、辛弃疾,哪个不是名垂青史?难道他们比不得从前那些诗人?”

永安长公主怔了下:“那怎么能比?”

汪舜华道:“怎么不能比?你们之所以看不起小说,不是因为这个体裁,而是市面上的多是诲淫诲盗的;就像当年词也是专门写春闺妇人的,品格不高,结果苏轼一出来,立刻和诗平起平坐了。说到底,样式只是载体,根本的还是内容。”

——四大名著绝对不在期中,特此声明,她心里补充了一句。

永安长公主皱着眉头:“那苏东坡可是一代文豪,咱们能跟他相比?”

汪舜华道:“我没让你们和他比,饭要一口口吃;等以后戏剧小说占据了主流地位了,你们不就成了开路先锋?——你们也不想想,什么叫‘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巧’?什么叫‘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古往今来的文学大师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有哪个是一生平安顺遂的?你们这些人,别说感受民间疾苦,能知道百姓多艰就很不容易了。那怎么办,一辈子吟风弄月,能写出多少好文章?我让你们写小说,不是坑你们。那句话怎么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时代一种文章,汉赋唐诗宋词,风水轮流转,到我朝就是小说了,你们只要发挥想象力,编几个好故事,照样可以脱颖而出。”

永安长公主还是不明白:“母后怎么知道?”

汪舜华继续循循善诱:“猜的。你想,以前印刷不方便,读书人少,文章就短,而且重视文采;现在不一样了,刻书方便了,读书人也多了,茶楼瓦寺到处都是,读书人写诗文没什么,那些一般人看得懂吗?自然是看故事了。”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几百年集体结晶好吗?

永安长公主愣了下:“我还真没想过,不过他们要看就看,咱们凑什么热闹?难不成还要为他们写书?”

汪舜华道:“你写书不为人看,那做什么?‘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那才是写书人最大的成功。你用最通行的文学样式,写出最受欢迎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教化人心,说不定就成一代宗师了。”

永安长公主明显是不信的:“就我们?宗师?就凭小说?那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都能从棺材里爬起来!”

汪舜华道:“你不信,等别人成名成家了,你可别怨我没有提醒你。”

她的眼睛看向李莹:“敏政已经写了戏剧,要不你也写一部吧,夫唱妇随琴瑟和鸣,夫妻俩都是文学家,传出去才是佳话。”

李莹呆了:“臣女不才,怕有负太后的厚望。”

汪舜华笑道:“你都没试过,怎么就知道不行?这样吧,我给你出个点子。”

她的脑子里盘桓了一下,看了那么多小说电视剧,哪个最适合现在呢?哪个是小姑娘能写的呢——题材太大,怕小姑娘驾驭不住,挫伤积极性;再说,妖魔鬼怪后院相会的也不符合主旋律。

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想起很多年前一部经典的电影。

汪舜华跟李莹大致交代了一下剧情,李莹没想到太后居然来真的,认真听完,认真的磕了个头,退下了。

汪舜华看向永安长公主:“我还想到一个题材,你来试试?”

永安长公主“啊”了一声。

第212章 何青玉

端午节前,文学社聚了一次,汪舜华注意到商妙玉面色如常,想来王越性格豪爽,妙玉的前夫也没了,加上商辂的面子,对她还不错。何况办完婚礼就到南方平叛,虽然有点担心,但膝下几个孩子都需要费心,因此精力就分散了。

何青玉上次还好,这回倒有点不在状态。想来倪谦还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倪谦家里人口简单,大儿子倪岳年二十,刚刚考中榜眼,和老爹一前一后的办了婚事;二儿子倪阜年十三,三儿子倪皋才九岁,还有个十七岁的女儿。按说家里的事情不少,偏偏每天和倪谦相顾无言,也是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