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581)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王越到了宁夏替回了广义伯吴琮,襄城侯李瑾则取代了恭顺侯吴瑾坐镇蓟州,吴家兄弟回到禁军督导。明眼人看得出来,汪太后准备朝北方动手,不想让吴家兄弟杀害自己同类。

二月初一,以武英殿大学士李贤的提议,正式改奉天殿为皇极殿,

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其他文楼、武楼以及各种门倒是没变过,目的只有一个:强调君权至上。

当日诏告天下:“我皇祖重修人纪、立中华、治出政,君临之昭,揭奉天大义,允赫明矣。朕岂敢违焉?惟义正而作堂,扁心有未安。兹荷天恩,示革运数,乃仰遵天命,更名正殿及门曰皇极、中曰中极、后曰建极。夫天心顺,则质诸祖而无疑;朕心安,则协诸义而允正。于戏!人君建中极,乃叙畴锡福之基;臣民会极归极,寔钦若从乂之道。特崇表正,用迪训行,尚坚胥载之忱,益巩无疆之祚。”

廷臣恳求大赦天下,汪舜华拒绝了:“赦乃小人之幸,那些辛苦劳作的,会期盼大赦吗?”

——现在要赦免的都是什么人?是抵制乃至改革的人!当我傻吗?过几年再说吧。

谨身殿改了名,谨身殿大学士也就改为建极殿大学士,为内阁诸学士之首。

于谦成为首任建极殿大学士。

二月初九,还是举行了文试,两千余宗室、勋贵和世袭武职以及准荫官参加。——荫官不多,主要是时间仓促,而且文官都很要面子,考封难度大,又不好听,还不如去参加科举,退一步还有各种资格考试。

武英殿大学士李贤和礼部左侍郎刘定之为出题官,汪舜华还是带着皇帝诸王勋贵重臣前去贡院监督。

比起六年前的惶惑不安,现在宗室勋贵们已经淡定多了,虽然数学一如既往的让人抓狂。

当然大家的感觉没有错,此次文试,水平提高了不少,通过率接近40%,其中蜀王世孙申鈘拿到了满分——数学很难不错,但是有了上次的教训,大家自然会深刻汲取,到处找数学好的老师指导;《九章算术》之类的一时间畅销海内,吴敬毕竟只是总结,没有太多的新发现,因此这份试卷,难不住以才学著称的申鈘。

不独申鈘表现突出,蜀王系其他的宗亲同样相当抢眼。申鈘的弟弟申凿,刚刚才十岁,拿到了分,不过他是侧妃王氏所生,郡王到顶;十二岁的内江王嫡长子申鉘稍逊,但也拿到了78;十四岁的德阳王庶长子申銈82;三年前蜀和王的庶四子友坉以85分的超高分通过了考封,封为石泉王。

包括汪舜华在内,所有人都不能不感叹:家教,真的很重要!

代王世子成炼、沈王世子发愤六年,终于顺利通关,不过陵川王世子还是遗憾落榜;此外,赵王的三个儿子同样遗憾没有通关。

三月初一日举行武试,申凿、申鉘等人都还年幼,固定靶还好,移动靶有点吃力,好在勉强射到靶上,也就算过关了;申鈘的武艺比起文才显然次了一大节,不过固定靶8环,移动靶6环,也算能看。

在后宫绣花的宗室女一如既往的顺利过关,不过还真有几个相当不错的,毕竟蜀绣相当著名;想想周王系的宗女绣工也相当了得。

尘埃落地,三月十五日,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代王世子成炼、沈王世子承袭王位,蜀王世孙申鈘则改封瑞王,在北京城兴建王府。

此前武试结束后,汪舜华用玩笑的口吻对申鈘说:“古人说少不入蜀,老不出川,你年纪轻轻的,回四川安享太

平,实在可惜了。我看就不要回成都了,留在北京可好?”

申鈘马上跪地:“臣谨遵太后旨意。”

荣王马上站出来,恳求留京。

沂王也站出来:“先人坟茔俱在,臣请留下。”

荣王还好,沂王肯定是想就国的,不用想就知道去了地方喘气都要痛快些;但此前,汪舜华单独找他们谈过话,说起就国的事:“你是我看着长大的,跟自己儿子也没什么区别。山长路远的,我很不放心,要不你就留在北京吧。”

两人此前早就听过传闻,何况那么大的工程摆在那里,马上就答应了。毕竟父母邦国,早就习惯了,况且母妃健在,也不忍心远离,只是荣王提出一个请求:“臣请能把母妃接到王府侍奉。”

汪舜华没有迟疑,满口答应。

沈王也当即表态:“臣请能留下来。”

襄王看还有人在发呆,站出来提醒:“臣年老,身体不好,很想念父母,恳请能够永远留在北京。”

他这一说,众人都回过神来,周王等跟着表忠心,汪舜华回过神来:来的太猛,怕是应付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