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594)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马昂道:“太后英明,这菜看上去真有点像莲花,又白。”

汪舜华禁不住笑起来:莲白饺子、烙莲花白、糖醋莲白,都是美味啊!还有莲白回锅肉!

北京地区的莲白失败了几次,主要是气温不好掌控,直到今年才成功;不过汪舜华早在两年前吃到了久违的炝莲白,还是从山东那边运过来的,当即热泪盈眶,重赏了敬献种子的人。

几乎同时,就有商人江澄敬献了一种菜,跟莲白是一个地方的老乡,叫做菾菜,个子长得快,但果实比较小。汪舜华看了图纸,听说是二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圆锥状至纺锤状,多汁,越看越像甜菜。

于是问江澄:“这菜能够做糖吗?”

江澄脑子一懵:“这东西当地常用来做汤,虽然也能够做菜,但甜味不大,用来做糖,恐怕不行。”

那就是人工选择培育的结果,看来只有慢慢培养了。

汪舜华有点遗憾,但是不放弃:后代的农产品都是人工培育的结果,不要想着能够一步到位。

糖料的事情暂时无解,油料同样很麻烦。

不用想,就知道油菜和花生才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花生现在在美洲,不要想;油菜花太有名了,从南到北哪都能种,比牡丹梅花都更有国民性。

反复问了,都没有听说过有能榨油的菜,结果看图纸的时候,发现有种芸薹很像,估计也是原始品种,需要进一步人工选择。

一边埋怨,都是产自地中海沿岸,葡萄汉朝就进来了,莴笋唐朝也过来了,这两位怎么现在才传进来,是不是不下旨表彰贡献,还要等很久以后?

——她的预感是正确的,历史上这几样1800年传进来,要晚几十年。

看着桌上的石榴、西瓜、核桃、甘蔗、椰子,想想茄子、黄瓜、菠菜、豇豆、小葱、蚕豆、豌豆、扁豆、丝瓜、胡萝卜,庆幸自己来到了明朝,否则回到先秦时代,怎一个苦逼了得!

不仅是碗里有新鲜玩意,甚至后厨蒸煮食物,也有新鲜的家伙事。

汪舜华在审阅光禄寺账目的时候发现,燃料费很贵!——以前看王府账目的时候倒也发现过,问了管家,确实烧煤很贵,也就没多想。

王府的人少,燃料费也多不到哪里去,但是朝廷这么多公务员要吃饭,需要的煤就不会少,尤其为了避免熏着贵人们,这煤炭的质量还不能太差。

汪舜华听着光禄寺的官员振振有词,亲自到食堂去看,听厨子说:“用饭的人多,烧柴不能解决问题,而且烟太大;只能烧炭。”

采办的小吏都快哭了,虽然免不了做点花账,但实在没想到居然能招来太后!

好在丘浚为他解了围:“这煤确实不便宜。只能用块煤,碎煤只能用来做添头,煤渣更是无人问津,因为又脏又不好烧,只有穷苦人家才用。从北宋开始,除了大的煤块,还有煤球,但制作比较复杂,成本很高。”汪舜华真的觉得,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是句实在话。

对于穿越者来说,在这个时代,处处都是商机,只要你敢闯敢干。

可惜现在是太后,不能亲自下场经商了。

咦,我为什么要说可惜?

汪舜华对煤球没什么研究,但是对蜂窝煤实在太熟悉了——小时候到处都是那东西!

蜂窝煤怎么做不知道,但肯定不难。全自动的蜂窝煤机没见过,见过也做不出来;但手工模具不难,让铁匠先做一个;让内官去街市上买了一大车煤渣,碾碎了堆成小山,挖个洞倒上水,然后盖上,等水渗透进去,再使劲搅拌,还要把大块的拍碎;搅匀了,然后用蜂窝煤机沾点水,按压在煤灰堆上——这是几次试验后得到的经验,方便整体取出;按实后取出,找干净的地方按压出来,然后接着制作;只是做好以后还要摆好通风晾晒两三天。

烧蜂窝煤还要有专门的炉子,这也不难,汪舜华见过,很快工匠就做好了。拿来实验,确实干净方便,价钱还低了不少。

汪舜华很高兴,这是个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于是她拍板,让人去各大煤行买煤渣——是远远不够的,但北京靠着山西,山西有的是煤,那就去那里买。因为朝廷对矿山很看重,她对挖煤也没什么研究,于是和马昂商量,想独家购买山西几大国有煤矿的煤渣。

马昂就不相信还有这样的好事!真的,他不是书呆子,对百姓日常很了解,煤渣,那是连厨房大婶都不屑于用的,扔大马路上都没人要,皇太后居然要买,立刻就答应了。

汪舜华只负责确定方向,具体的肯定有内官直接去户部商量。

很快内官李旭就奉命去找马昂商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