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598)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汪舜华想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提高军人的地位,让犯罪分子去当兵,不知道他是保家卫国还是残害百姓。

与此同时是减少一些酷刑,刑讯逼供在后代很不齿,但现在打板子、夹手棍之类的很正常,汪舜华也没圣母到全部废除的地步,只是对种类和范围进行了限制。

枷号是明朝首创的耻辱刑,这个倒是保留了,但是对适用范围还是进行了限制。因为枷的重量从2、3斤到180斤不等,因此从耻辱刑演变成了致命的酷刑。现在规定主要针对伦理性和风化犯罪,枷分为五十斤、十斤两种,刑期为一月、二月、三月、六月、一年五种。

废除死刑更不用想,只是废除剥皮、腰斩、梳洗、钩背、抽肠、骑木驴等酷刑,保留了斩首、凌迟等种类,同时对适用范围进行了限制。

——汪舜华看刑罚,听刑部官员解释的时候,忍不住全身发毛——比如剥皮,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肤分成两半,慢慢用刀分开皮肤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样的撕开来。刷洗,裸身放置在铁床上,用开水浇一遍,再用铁刷刷去皮肉,等等等等。

——这也太反人类了,杀人不过头点地,何苦呢。

同时传诏全国,所有刑罚,必须由各级官府判决执行,严禁在官方刑罚方式以外创立新的酷刑;严禁民间私设公堂、滥用私刑,违者一律重罪不宥。

朝臣犯案,则不许用刑逼供,必须用证据说话。

这些法条的修订,即便是保守派,也称颂了一句“太后仁德”。

汪舜华则对朱骥等人说:“古人说‘刑不上大夫’。我虽然崇尚‘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但不希望有人一身伤爬到面前,说是被屈打成招的。”

朱骥道:“太后放心,臣自会做得完满。”

汪舜华点头:“涉及到朝臣的案子,要办就要办成铁案,让他无话可说,也让旁人无话可说。”

案子要查,但是也要讲究技巧。

接着,一个巨大的好消息传来——民间富商郑德林满载一船丝绸到奥斯曼帝国经商,发现那里的马匹体格匀称,头小清秀,眼大光明,而且耐力好,适合长途奔袭。于是倾其所有,用一万匹上等丝绸换回了20匹种马。经过万里跋涉尤其是返程途中几次遇到大风雨,来到广州的只剩下8匹,全部敬献给朝廷。

汪舜华得报大喜。她听说过阿拉伯马的名声,但因为距离遥远,实在不敢做此奢望。当下不仅立刻派人去南京接取,而且亲自带着文武重臣和苑马寺的养马官们去看,果然发现这些马匹肢势端正,肌腱发达,蹄质坚韧,体质结实。

养马专家刘昀就夸赞:“真是好马!想来汗血宝马不过如此了。”

汪舜华赐名天方马,重赏郑德林。不仅还他绢二万匹,还赏赐千金,免了他五年的关税;随后命将马匹交给辽东和甘肃苑马寺配种。

当年汉武帝为了汗血宝马不惜一战,眼前的买卖,实在划算。

阿拉伯马遗传性好,据说世界上许多马种都有它的血统;汪舜华拍了拍马屁,真切的希望这种马在中国能够壮大血脉。

郑德林还说起了那边的情况:“他们的祖上是突厥人,当年成吉思汗远征花剌子模,被迫西迁,来到罗姆国,负责保卫王国北部的边境。罗姆国衰亡后,境内诸侯割据,他们的祖先也趁机举事,建立王国,派兵远征,所向无敌。听说他们的国王不穿华丽的衣服,每天和普通士兵一起吃饭,甚至连马匹,都要亲自喂养。”

没多久,工部尚书徐埕呈上了有关京城水系治理的方案。

去年回京以后,徐埕并没有闲着,参与北海的疏浚,但这显然大材小用。汪舜华让他研究京城的水系治理。城市规划摆在这里,可以想见,要不了几年,就会成为真正的百万人口大城市,偏偏北京是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又地处永定河与潮白河冲积扇脊部,河水绕城郊流出,因此确保城市的饮用水就成了大问题;同时,北京雨水相当集中,防洪也是个大问题。甚至可以说,防洪比抗旱来的更重要,毕竟现在没有大规模工业用水,人口也不过百万,有太液池在那里,怎么着也有办法。

北京历代治水,都围绕着开发利用永定河与潮白河水资源,并防治其洪水灾害。

徐埕继续发扬调查研究的好作风,到处实地勘察,提出要疏浚通惠河、新构香山引河、兴建永定河堤岸工程等一整套方案。

对照沙盘,汪舜华和群臣听取和审议了徐埕的方案。

很多人认为工程规模太过巨大,建议缓行,但是汪舜华摆手:“别的包括城墙、道路都可以缓,独水利工程不可以,这是关乎百姓生死、农业生产的基础工程,耽误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