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618)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此外,就是要加强对广大基层尤其农村地区传教的监督管理。除了朝廷认证的流派可以发展、书籍可以刊刻、庙宇可以集会,严禁滥建庙宇,不许随意刊刻宗教书籍、发展信徒,除了特定日期和特定地点,大规模宗教活动必须提前报批;同时宣布了以白莲教为首的一大波邪教名目,要求各省府县加大排查打击力度,普通人就做好化解疏导工作,一旦发现死硬分子,即刻缉拿归案,绝不宽待。

虽然是三教合一,儒生们争香火钱的时候还是很积极的,核心就一个观点:儒家才是正道,佛啊道啊的都是歪门邪道,拍死了才好!

因为事关重大,朝廷上下兴高采烈的吵了半个月才消停;当然衍圣公和大真人同时落幕,也算殊途同归,天数使然。

只是程信连着得罪了孔家和张家,心里有点打鼓,上书说自己生病,想辞官归养。

汪舜华没有答应,让太医给他治病,又赐了一大堆药。有我给你撑腰,怕啥,好好养着吧。

偏偏这时候御史举报:御用监左监丞龙闰娶南和伯方瑛妾许氏。

小妾改嫁不是什么事,但是你一个太监,娶妻做什么?

群臣更是大骂,汪舜华也下诏责备,命其离异。

没两天,刑部右侍郎王伟去世。王伟字士英,性颖敏,善议论,尤熟于边事,但急于仕进。曾经暗地里跟景帝告发于谦,景帝把奏疏交给于谦,于谦对他说:“你有事当面和我说不就行了,何必如此。”

汪舜华因此对他存了一份偏见,把他赶到南京,后来才调回北京。

接着,吏部尚书崔恭的母亲去世,要守孝。但是吏部尚书主管选人用人,不能空缺三年,于是让李秉接位,右侍郎尹旻进左侍郎;户部尚书马昂已经七十岁,体弱多病,多次恳求退休,左侍郎陈翌比他小几岁,但也六十六了,只剩下一口气;想到前两任户部尚书都是累死在岗位上,汪舜华没有为难他们,马昂去了集贤苑;陈翌退休。

本来准备让礼部左侍郎刘定之到户部,想着他身体不算好,正犹豫着,他自己上书说久病,乞致仕;汪舜华当然不答应:大才子呢!于是让他先调治,哪知道他老人家腿一蹬眼一闭,去了,享年六十一岁。

汪舜华只得下旨追赠礼部尚书,追谥文安。

刘定之是沂王的授业恩师,他去世后,沂王很是伤心,送了一程。

回头又要处理楚王府的家务事。楚藩已经除国,但还有一大家子。太祖皇帝玄孙东安王均鈽的幼弟均錭年幼,没有通过考封,也就没有分家。均鈽欺负均錭和生母吴氏,导致均錭母子衣食不周,历史上楚靖王均鈋看不下去,上疏请求让均錭母子暂时住在楚府空闲的房子里,由他抚养教导均錭,直到均錭长大。这回均鈋因为是庶出,被封为长沙王,倒是管不到那里,但虎视眈眈的地方官直接上报给朝廷,汪舜华自然大怒,虽然是同父异母,但也是你亲弟弟,怎么可以欺负?还讲不讲兄友弟恭了?下诏大骂了一通,罚了一年工资,这才干休。

小剧场

太祖:岂有此理,忘了太监不能干政吗?

太宗:父皇,郑和是有功的。

朱标:爹爹,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英雄不问出处。

太祖:儿子说的对。

太宗:(⊙o⊙)……

隐帝:毁儒灭道,如今又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祖宗,江山药丸!

景帝:闭嘴吧你!

隐帝:怎么不敢让我说了?朝鲜可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

景帝:朝鲜抢占辽东的土地!

隐帝:那孔家张家又怎么说?

景帝:孔弘绪张元吉犯下这样的重罪,难道不该杀?

隐帝:他们都是圣贤之后!

景帝: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仁宗:杀人便罢,怎么连爵位都免了?朝廷再缺钱,难道还缺这点银子?她女儿的婚礼花了多少钱?

景帝:爷爷,国有国法,那么多宗室勋贵犯罪,都是免了爵位的,不能厚此薄彼啊。再说孔圣人张天师不也没说什么吗?

宣宗:人家是不好意思跟你说。

景帝:出了这样的不肖子孙,难道他们就好意思?

宣宗:闭嘴!这种话也是你能说的!

景帝:???

第267章 题名栖梧阁

在外头吵得最厉害的时候,端午节前,奉太皇太后移居西苑,自然还带着皇帝、齐王和两位公主。

汪舜华自己日常也在西苑办公——没办法,夏天太热,尤其现在外头吵得热闹,让人心烦;但是遇到常朝、大朝还是要回宫去。

西苑宫殿轩敞清幽,景致宜人,太皇太后和公主们都很高兴,皇帝兴奋地来跟祖母母后报告说前两个月亲手种下的丝瓜已经在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