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641)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看来,这些事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

朝鲜那边风水的处理交给了陈鉴,钉钉子之类的事明朝做不出来,但其他的办法多了去,想西安十三朝古都的王气,都能被太祖一座钟楼镇压下去,小小的汉城,不在话下。

如今陈鉴去世,汪舜华还是有点难受的,下旨安排后事;只是没几天,太常寺卿邢让去世;不久,传来都督刘玉的讣告。

巡抚辽东的右佥都御史徐瑄也去了,也不过六十。

没多久,兵部尚书罗琦去世,也就六十出头。

汪舜华真的觉得太皇太后崩逝以后,诸事不顺。

但朝廷还有太多的事情等着做。

内阁先不管,兵部事情多,刑部尚书程信调兵部,左都御史陆瑜调刑部。

接着得到南方战报:安南攻占占城。

占城是明朝藩属,每年遣使来贡。但是今年,安南国王黎灏令占城向其进贡,占城不从,黎灏遂发兵破其国,俘其国王盘罗茶全及家属五十余人。盘罗茶全之弟盘罗茶悦逃到山中,遣使到京告难。

汪舜华自然大怒,她早就想收拾安南了,现在总算有借口了。

只是朝臣显然不想轻启战端,认为应当遣使往谕黎灏还占城王,以扫安南跋扈之志。

毕竟国丧期间,不能动手。

汪舜华于是命给事中陈峻、行人李珊前往以封盘罗茶悦为王。等行至占城新州港,守者拒其进入,方知占城已被改为安南的交南州。不得已还朝。后安南又遣兵俘盘罗茶悦,占城灭亡。

第276章 多事之秋

八月初一,正式颁布第三道也是最后一道废奴令。所有的卖身为奴的人员从此开豁为民,编入正户,本人允许应征入伍,子孙允许科举应试,总人口在八百万人左右。

当然,考虑到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出台了不少配套政策。一是鼓励原主继续留用,工钱给不给给多少你们自己定;二是如果不愿意再继续使用的,那么就按照每月五钱的标准,用半年工资作为遣散费,也就是每人三两银子,当然光棍还好说,如果拖儿带口的就需要好好算算账,当然已经死了的祖辈就算了,普通中产阶层不像宗室财大气粗可以劫富济贫;三是六十岁以上和十五岁以下的,如果有直系亲属依靠还好,如果没人可以依靠,那你们就只能养着,前者要养老送终;后者养到十五岁就行。

——为了达成这个共识,全国上下已经争了好几年,但是大局已定,文件到底是出台了。天南地北的,要想全部招进国营企业不现实,让朝廷来兜底更是空谈,只有挑动奴隶去和奴隶主较劲,朝廷来做裁判,才有可能消停。

当然这是政策上的,难保在具体执行的时候走样。你们摆平了什么都好说,摆不平闹到官府,就要严格执行。

一句话,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

过了中秋节,黔国公沐琮带着永宁长公主起身前往云南,汪舜华和皇帝送出宫门外,并让荣王和齐王送出北京;一同参加送行的还有亲王宗室以及英国公张懋和魏国公徐俌,以及永安长公主、永康长公主,此外还有在京的朝臣,包括勋贵阁臣以及各衙门的官员。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沐琮夫妇的行囊很多,车马数千,但没有人非议,因为除了赐给他们的嫁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书籍。

云南地处西南,文化相对中原地区来说,比较滞后。因此早在建极八年,沐琮奏请汪太后,准备加强文化教育事业,除了办好官方书院,还要支持民间讲学;其次,就是仿照中央图书馆,在昆明建立一座大型图书馆。

这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汪舜华当然是全力支持。除了从内库里取出一部分藏书,还取出二十万银子,命礼部采集书籍,赐给黔国公和永宁长公主。

当时云南方面得了旨意,就开工兴建,上半年已经完工。

七月里,任命各省的乡试官,其中程敏政和李东阳为应天府乡试考试官;周洪谟和徐溥在顺天府主持考试。

汪舜华有点担心程敏政管不住自己,惹出点新闻,没想到乡试一切顺利,想来这些年的话还是没有白说,何况过早锋芒毕露,自然会有所收敛。

只是没想到敏政和东阳入宫述职,不仅带来了最新的南京四十八景图诗,还呈上了调研报告,主要有两则。

首先是关于快递的。当然现在没有这个说法。国家有驿站,但这是官办官用,覆盖面广,但使用率不高;民间有民信局,但是资本的尿性大家都知道,杀头的生意争着上,赔钱的买卖不会干,因此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还是主要靠人肉快递。捧着金饭碗要饭,这绝对不是聪明人的做法;再加上刚颁布了废奴令,理论上八百多万人没了工作,虽然国家建立了不少纺织工厂,但大家都担心再次加重流民问题,因此想了不少办法。程敏政建议对驿站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