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642)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明朝在主干道上设有驿站,另外还有递运所,是从事货物运输的部门,主要是预付国家的军需、贡赋和赏赐之物。当时基本上是采取定点和接力的方法。因此,除担负驻地指定运输路线的任务外,还要做好海、河运输的集散工作,这无疑是最科学合理的设置。

首先,驿站和递运所原有的官方传递功能要保留。考虑到官方文书的保密和时间要求,尤其军需的繁重性和紧迫性,建议专人专办,也就是现有的从业人员不必裁撤,当然有老弱病残不堪使用的,可以发给遣散费。驿丞虽然不入流,但也是吏部任命的,一般从屡试不第的举人或者秀才里面挑。

其次,要努力发展业务。西部地区还好,东中部地区对传递需求很大,那么就要适当扩充规模。根据需求,设定编制,从民间选择丁壮加入到驿站和递运所,承担为民间运输的任务;当然,寄件要检查,危险品什么的免谈;寄件取件出示黄册,毕竟现在没有身份证;收费就按照重量和长度按距离来算,肯定比民信局要便宜一些。

汪舜华很感兴趣,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主要是书信传递不便,去年的信今年才收到,不是什么新闻;只是争论很大,朝廷的驿站该不该给百姓使用,会不会贻误正事?

敏政显然准备充分:“唐代国际交流频繁,各国使节和官员公差往来大为增加,朝廷改驿为馆驿。由于耗费巨大,为保证正常运转,一般由政府指定当地富户主持,并任命其为驿将或捉驿,负责对驿丁的管理、馆舍的修缮、接待和通信工作及其月报的报送,并出资弥补驿站的亏损;有些头脑灵活的驿将则利用馆驿社会交往之便从事商业活动,达到以商补亏的目的,甚至不少人成为工商巨贾。”

“唐朝的驿丁80%以上为被征召轮番服役的农民,加重百姓负担,不好;咱们直接招募,虽然增加了支出,但肯定不如收入多,而且解决了就业,一举两得,多好!”

汪舜华点头,询问大家的意见。其实这是兵部的事,车驾清吏司掌全国驿传等事。程信避嫌没有说话,两位侍郎觉得不错,虽然有加担子的嫌疑,但能为朝廷分忧,不会有二话,只是觉得工程量有点大,建议一步步来。

汪舜华点头,就让程信拿个初步方案。

程信看了儿子一眼,就接了旨。

敏政没想到会给父亲找麻烦,摸摸鼻子有点不好意思。

但是事情还要接着说。

第二件是有关金融的。以前大家都很不屑谈这些,认为是商人做的事;但是经过财政改革,敏政和东阳都发现空谈义理没有作用,还得谈实际的国计民生。

现在经济发展迅速,货币需求自然也很突出;带着几千几万银子还好,扛着一堆铜钱那就真让人头疼了。宋朝产生了纸币交子,可让明朝玩坏了,虽然已经废除了十多年,但大家都心有余悸,可以想见短时间内不会再发行纸币;但就算有了纸币,长距离大批量运输也很麻烦,现在没有电,没有互联网,刷卡不现实,但办法总是有的——通兑。

正统以后,宝钞贬值,政府放松用银禁令,银钱公开流通。此后,私钱庞杂,铜钱轻重不一,成色各异,制钱、私钱、白钱三者之间的比价差异大,变动多,兑换业更为发达;虽然建极通宝发行后,终结了混乱不堪的货币史,国家经济更加规范、有效;但作为铜钱,确实存在着运输不方便等问题。

现在程李两人联名建议,朝廷在全国各省府县建立银号,一是进行货币兑换,确保市场流通的货币质量;二是办理存放款,用来监视金融流通,同时贷款利率肯定比民间信贷低一些,算是减轻百姓负担,当然要严格资格审核,减少呆账坏账;三是办理汇通业务。按存户寄存钱,填发存款收据,不记名,认票不认人,可市面流通,全国通兑,当然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此处交款,彼处用钱,手续简单,使用方便;朝廷也可以有效利用大量社会资金。

这个建议实在很好。事实上,现在钱庄、银号已经产生,只是都是小打小闹,上升不到国家层面;汪舜华也曾经想过,只是动静太大,实在顾不上来。

银行不仅赚钱,更重要的是关乎政策的执行;尤其是工商业日渐兴起,国家资本要发展,民间资本也要利用,但资本这东西是头嗜血的饿狼,必须要有个能牵引它的东西,否则它就能把你给吞了。

银行,就是最好的牵引线;可以让你活,也可以让你死。

在生产迅速扩张的时代,很多人往往只看到滚雪球的利益,却忘了现金为王;一旦资金链破裂,黄金卖不出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