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671)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汪舜华闻报,知道皇帝是说给自己听的,但仍然很是高兴:“唐太宗有言:‘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我儿能知稼穑之艰难,必能重农务本,轻徭薄赋、不夺其时,这样百姓安才能天下安。”

今年的婚礼相当盛大,隐帝的六子崇王见洛、七子吉王见浚、五女广德公主、六女宜兴公主都差不多20岁,可以举行婚礼;世宗的嫡三子、皇帝的同胞弟弟齐王见润同样虚岁20。

四月初,正式册封余氏为崇王妃,张氏为吉王妃。

余氏是平民出生。父亲余信原是个军余,连正式的军籍都没有,后来朝廷清理军队。他嫌军人地位低,又觉得汪太后是个穷兵黩武的主,于是告病回家种地;张氏的父亲张通同样出生市井,品行也说不上好,曾经向部下勒索财物下狱,交了笔钱才免了板子。

两位王妃虽然出身不高,但容貌出众,一直养在内宫。余氏弹得一手好琵琶,张氏则文才不错。春节期间王妃命妇入宫陪太后说话,她们就在旁边伺候。

都知道考封之后就是赐婚,家里有儿子的自然留心;何况尚宫女官也会介绍,这是某官之女。大家在心里也会根据儿子的条件权衡,否则奉国将军求娶阁臣之女,别说人家不愿意,太后估计也就打个哈哈,到头来丢的也是自家的脸。

也就是这个时候,汪舜华提到了崇王和吉王的婚事。问周贵妃对儿媳妇有什么要求,她自然是说全凭太后安排;汪舜华笑道:“那也要有个标准,我才好挑人;崇王和吉王也是我看着长大的,与自己的儿子,也没什么区别。不给他们挑个才貌双全的好媳妇,我这作婶子的,心里也不安呐。”

花灯亮起来了,崇王和吉王的婚事也就敲定了。

周贵妃一眼就相中太后身边的两个宫女,听说虽是平民子女,但在女学进学多年,品貌端庄,因此求娶。

汪舜华自然满口答应。

连下面惴惴不安的重臣夫人也舒了口气——有不少人的女儿养在太后身边,万一真赐给崇王吉王做王妃,敢不答应?

——说来是皇家的恩宠,但实际上,不就是被绑在破船上吗?

——就算不在乎女儿,但万一两位亲王不甘心,想搞点事情,说不定就被拖累了;只要不嫁进隐帝家,即便是到郡王府,甚至赐金放还,大家都不排斥。

这一点,哪怕是曾经劝景帝善待太上皇的钟同等人也不例外。

无他,现在大局已定,谁都不希望再生风波。

皆大欢喜,汪舜华也很高兴,破例授余信、张通为正五品锦衣卫千户;此前沂王妃万贞儿的父亲万贵也授了千户。

这回真的是下不为例了。

周贵妃的磕头也就很真心了。

与此同时,广德公主下嫁会安伯钱雄,钱皇后的侄子,也是忠臣遗孤;宜兴公主则下嫁科学院五级研究员胡世荣。

钱家是是非非不好说,但钱皇后于汪舜华有恩,不容不报。

宜兴公主和胡世荣的婚姻很让人议论了一番。

其实胡世荣还真是有来历的人。先祖胡兴逸在五代后梁时期,到安南当演州刺史,由此定居。后代胡廉当了宣慰黎训的义子,改姓黎。1400年,黎季犛篡位,改国号大虞,宣布恢复胡姓。

身为长子,胡元澄本是理所应当的世子。但胡季犛宠爱幼子汉苍,废长立幼。

只是胡季犛篡国并杀害陈朝宗室的行为,引起太宗的不满。在明军护送陈朝宗室回越途中,胡季犛派遣胡元澄在支棱关趁明军不备,伏击得手。

太宗大怒,命张辅等人率军入越。次年,越南胡朝灭亡,胡季犛、胡元澄、胡汉苍等被生擒,押回南京。

胡元澄本以为难逃一死,出人意料的是,太宗不但没有追究胡元澄的罪责,反而网开一面,命他督造兵使局铳箭、火药。

原因就是当年张懋提到过的,张辅发现胡元澄在火器方面的天赋,向太宗推荐了他;于是有了世界上首支成建制火器部队神机营。

被改回黎澄的胡元澄也就被官军奉为“火器之神”。

正统十一年七月,胡元澄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去世,年七十四。他的儿子胡叔林承袭了他的衣钵,继续在南京兵器制造局督造工作。

汪舜华执政后,对火器给与了空前的关注和无保留的支持,胡叔林也就真正迎来事业的春天。

建极改元,因为英国公张懋的推荐,胡叔林就被调到北京,又恢复胡姓,很快升为工部右侍郎,他的儿子胡世荣跟着父亲一起投入了火器研发,并很快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汪舜华看胡世荣年少有为,极是满意;可惜自己的女儿都已经名花有主,正好宜兴公主婚事还没定下来,于是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