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683)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尤其是连子铳得到了相当普遍的应用。这种武器其实出现在嘉靖年间,由军匠戴志敬献,铳身铁质,后安木柄,自铳膛中部向后装填若干用纸筒包好的火药,火药筒之间的空隙用引线连接,并在铳身开一个圆孔,垂直插入装着铅弹的铁管。第一枚弹丸在铳膛中与火药筒相接触。发射时,先点燃第一节 火药筒中的火药,将第一枚弹丸射出。射毕后,第二枚弹丸自动落入铳膛中,第二节火药筒中的火药恰好被第一节火药筒中的药线点燃,将其射出尔后依次进行,自数枚至十几枚,提高了射速。

汪舜华大喜,赏银八十两,让他食七品俸。

戴志再接再厉,经过将近十年的研发,又发明了连珠铳。火药和弹丸均贮于枪托,共28发,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火药及铅弹丸自动落入筒中,第二机随机转动,摩擦燧石,点燃火药发射铅弹丸。它可以连发,且有三点一线,精准度高,射程远,250米外可射穿敌人的重甲。

汪舜华自然是大喜过望,提拔他为正五品。当然在很多官员看来,这种武器实在太过复杂,造价很贵,因此无法装备军队。

汪舜华摇头:“现在都是手工生产,自然造价很贵,等以后大规模生产了,就便宜下来了。再说,我们宁可在装备上多花点银子,这样将士们在战场上也少吃一点苦。”

——明朝官军称火器为“神机”,三大营中就有个神机营。但是对汪舜华来说,这些不过是原始产品,合格都不一定,远远达不到“神”。因此除了神机营配备了最先进的火器,全军上下也开始学习火器的使用——不能马上拿到手没关系,先看图纸,学会用,反正她也只有在军训的时候摸过枪;然后就是各级兵工厂学着造,就算枪成本高,地雷、手榴弹之类的抗战时期的装备难度应该要小很多,炸药包就算了,还弄不清结构,万一在背上炸了,那就悲剧了。

汪舜华对武器了解有限,好歹看了不少战争片,当然有不少是神剧,于是和工匠们探讨过几次,大家觉得很有意思,又兼免除了贱籍,对太后很是感激,因此加倍用心的实验,还真的搞成了,虽然威力肯定要小很多。

现在,沐琮派出了镇远炮、子母炮等高端装备,将士们则拿着各种火器,轰隆隆的炮火之后,罗第的象军部队不少被震死,余者掉头鼠窜,自相踩踏,死者无数。官军这才拔刀追赶,斩首万余。

阿格拉不仅是德里的门户,也是罗第王朝的重镇。历史上莫卧儿帝国曾经两次在这里建都,举世闻名的泰姬陵也在这里,当然现在故事的主角还不知道在哪里。

阿格拉位于印度北方邦西南部,在亚穆纳河西岸。地当东去恒河平原,西接旁遮普平原,南通马尔瓦高原的要冲。

兵败如山倒,既然已经溃不成军,自然慌不择路,数万人溺死在河里。

这时已经四月,正值雨季,官军不管这些,乘胜追击,斩首数万。罗第仓皇逃走,收拢散兵,回到德里,准备闭门不出。哪知道刚进来,沐琮的军队也就赶到了,只得赶紧遣使求和,沐琮根本不听,命令炮火攻城,罗第无奈,听从臣下之计,准备杀了思陆法向明朝请罪。

思陆法猜到了罗第的想法,毕竟大军新败。这里人地两生,即便杀了罗第,估计也要被他的臣下所杀,于是急急慌慌的准备出逃,又被监视的兵士发现,打了一场。

于是明朝在外面打,这边在里面打,里面还没打完,城墙轰塌了,官军涌进来。没办法,捐弃前嫌,赶紧跑路。

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明朝全军上下都看出来了,这阵的不是设伏,而是敌军就这么菜,那就没什么可说的,赶紧捡人头吧!

于是官军以参将苏宁、杜长青留守,沐琮自率五千精兵,一路往南。

在古城瓜廖儿,沐琮擒杀了思陆法,俘获上万;其余人跟着罗第一路难逃,沐琮紧追不舍,远近城邦,望风而降,还有小邦国献上牛马以及各种弓、刀、珠宝缨络,甚至献上地图。

沐琮在北京看到过商人敬献的地图,自然不能和土著敬献的相比。如今看着详尽的地图,喜不自胜,挥师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尤其跨上德干高原之后,一路只见广阔无垠的平坦耕地,肥沃的黑土,金黄的小麦,雪白的棉花。有那么一瞬,大家简直晃花了眼睛。

但也只能到这里了。

中原地区还在春末,但南亚次大陆的夏季已经来临,尤其德干高原,温度高的惊人——德干高原说是高原,其实平均海拔不过600米;这大片土地,西高东低,两侧为高度不大的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其中最高的西高止山也不过1500米;东高止山更是一片低丘。因为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于典型的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除东西两侧雨量较丰富外,高原内部高温少雨,缺乏高大茂密的森林,而以灌木和高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