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68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此时,李定已经率军来到万象;而后一路顺江而下,拿下北汕,甘蒙、沙湾拿吉、沙拉弯、巴色,到八月,老挝全境已经在明朝军马前俯首称臣。

第297章 三宣六慰(下)

老挝战事还算顺利,暹罗国就真的费了些手脚。

不是因为因暹罗的国力,而是因为这里的气候。

暹罗就是古代泰国。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阿瑜陀耶国王为暹罗国王,于是“暹罗”这一名称正式固定下来。

阿瑜陀耶国王的祖上就是素可泰王朝开国之君兰甘亨大帝,泰国之父。他最大的贡献,是将高棉文改创为泰国文字。

素可泰王朝建立后,国泰民安,势力开始向湄南河盆地流域扩展。十四世纪初,已经影响到整个马来半岛和老挝一带。

兰甘亨去世后,强盛的王朝日渐衰退。此时,东部的泰族势力日益壮大,并很快蔓延到中部地区。1347年,太守的女婿拉玛铁菩提,结集兵力,在湄南河和巴塞河的汇合处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阿育他亚,并立号为王,这是大城王朝的开始。

拉玛铁菩提称王后,以精明思想和治国才能为大城王朝的基业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大城王朝维持了四百多年,经历33位君王。

虽然与暹罗来往还算多,但明朝对暹罗的了解显然远远不够。此前汪舜华询问群臣,大家翻出了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档案,得出的结论是:“国周千里,外山崎岖,内地潮湿。土瘠少堪耕种,气候不正,或寒或热。”

汪舜华一看地图,以为自己听错了,那他妈是个天然的大粮仓好吗?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还好,可以直接用来换高铁的硬通货!

以前不了解不要紧,有汪舜华这个穿越货,就算暹罗使者语多保留,也禁不住她的盘问;当然,朝臣们对此只是觉得太后少见多怪而已。直到几年后,商人们带回了大量的粮食,大家才朦胧感觉暹罗,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

汪舜华对东南亚各国的了解其实有限,好在这些年交流的增多,使者和商人们带回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暹罗地处热带,地形多变。北部是山区丛林,中部平原有广阔稻田,东北部高原是半干旱农田,南部半岛则是热带岛屿和漫长的海岸线。

按照李定的计划,是先搞定暹罗,然后在顺江而下,搞定老挝。毕竟暹罗国力强大,是主要敌人。

然而在清莱登陆以后,李定迅速改变了作战计划。

清莱是暹罗北方重镇,坐落于寇克河与叁座小山丘的天然屏障之间,曾经是朗那王国和兰纳泰王国的首都。举世闻名的金三角就是在附近山区。

暹罗地处热带,这里没有四季,只有两季,雨季和旱季。每年公历3月以后就进入热季,尤其5月下旬酷热,6月到9月为雨季,雨水极为丰沛。

清莱虽然是重镇,然而城防在官军眼里显然没有任何难度。只用了不到大半天,即便攻陷。

然而官军准备整装出发的时候,发现瓢泼大雨似乎没有止境。泥泞的土地寸步难行。

李定很清楚,劳师远征,兵贵神速。如果把军队陷在这滩烂泥里,那么不仅延误战机,甚至后勤也很难供给;而且中原士兵,很难适应这里的气候。

齐良玉和军医提醒他,如果这样下去,将士们可能染上伤寒、疟疾、痢疾、霍乱、流感等疾病。

那么结果将是不战自败。

因此,李定果断调整战术,先拿下老挝。

如今平定了老挝,李定兵分两路,一路由齐良玉率领,继续顺流南下,攻占柬埔寨;这里也是太祖的为十五个不征之国之一,这些年来王相当频繁,可惜老黄历在汪太后这里不好使。

一路由李定率领,一路顺湄公河南下,进入占城,而后调头西去,直奔大城。

在这里,明朝军队遭遇了空前抵抗。

此时的暹罗正处于大城王朝时期。这个建国已经120年的国家,经过几代君主的开疆拓土,已经基本占据了后代泰国的领土;而都城阿瑜陀耶,也被华人称为“大城”,意为“坚不可摧的城市”,城防相当坚固。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大城国之所以难以对付,还在于他的一项制度。

历史上,大成王朝持续了417年,传32王,至厄迦陀灭亡。

这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国王,第九代国王,波隆摩特莱洛迦纳,也称作特莱洛,意识到一个人的土地多少关系到财富和地位,也是冲突的根源,于是将个人的土地拥有量合理化,并使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王室的赏赐而得到更多的土地。

每个领地首领都有编号,与其土地拥有量相对应,连妇女也没有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