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689)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然而,摆在李定眼前最重要的敌人,还是特莱洛王率领的十万大军。

好在,这一次是大明军队在以逸待劳。

明朝虽然远道而来,但明显装备胜出太多;而暹罗此时仍然以象兵为主,显然不是对手;但暹罗主场作战,兵多将广;而明朝只有不到两万人马,并没有任何优势。

李定很明白这些,必须速战速决。

特莱洛王同样迫切想要给明朝军队一个教训:大城是他苦苦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就这样陷落,自然胸闷难平;更何况,首都陷落的政治意义,一路过来,已经有相当多的地方豪强开始自立门户,如果不尽快解决,估计马上王朝就要分崩离析。

既然双方都急不可待,于是很有默契的半个月后在大城外短兵相接。

只是面对明朝漫山遍野飞扬的旗帜,暹罗人有点捉摸不定:难道说明朝真的派遣大军前来?

李定没有十万大军,却让军士每天轮换入城,故意让暹罗人看到,以为疑兵之计。

而当明朝轰隆隆的大炮震天彻地地响起,暹罗人被彻底震撼了,突然想到了一百多年前,蒙元大军那锐不可当的威力。

同样被震撼的还有大象,反应过来狼狈逃窜,一时仿佛山崩地裂一般,人象自相践踏;明朝军队趁势掩杀,锐不可当。

兵败如山倒,面对这样的敌人,特莱洛王也只有率领部众一路东北狂奔,妄图退守呵叻高原,而后再图复国。

李定没有给敌人这样的机会,在沙拉武里府,追上了敌人,并给与了致命的一击。

成功或者死亡,双方都没有退路。

沙拉武里府只是一个小城,不过交通枢纽,为进出呵叻高原的门户。

一定不能让特莱洛占领沙拉武里府,否则,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李定率领将士们不顾疲劳,长途奔袭,终于在沙拉武里府城外的巴塞河畔拦住了特莱洛。

经过这么多次战役,明朝军队的火器已经消耗殆尽,剩下的唯有搏命;好在现在已经入冬,不觉得艰苦。

这是一场近乎惨烈的战役,从日落到日出,杀得血流成河,最终特莱洛见势单力孤,选择拔剑自刎,以全名节。

他死了,太子拉玛铁菩提率领余部投降。

李定欣然准降,用当地王者的礼节安葬了特莱洛,同时礼待拉玛铁菩提和其他王室成员,同时继续进兵。

大城王朝已经灭亡,国王已死,太子投降,一时各地自然望风归降,明朝军马很快占领整个暹罗。

但占领仅仅是开始,战争就意味着流民,何况暹罗本地还有的是奴隶,趁乱逃跑。

很多本地商人不管是出自于爱国心还是囤积居奇的商业本能,选择了罢市。一时间物价飞涨,哀鸿遍野。李定立刻联络华商,用高于市价的价钱购买粮食赈济流民,各国商人听闻此地售粮可赚大钱,纷纷把粮食运到大城兜售,即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也能逐渐平抑物价;与此同时,对于本地拒不配合的豪强大户坚决予以铲除。暹罗本身就是大粮仓,很快局势稳定了下来。

与此同时,还要继续向南进军,彻底占据马六甲海峡两岸,才能确保航行畅通无阻——这是皇太后的旨意,航海伯张能已经亲率南海巡检司前来。

西域

三宣六慰

作者的话:找到这两张比较接近这个时代的地图,亲们将就看一下,谢谢

第298章 新土地的开发计划(一)(建极十八年,西元1475年)

朝廷在建极十七年底得到了三宣六慰彻底平定的消息,次年正月初得到西部地区平定的消息;几乎同时,印度臣服的消息传到北京。

整个京城彻底沸腾了。

如果说对西北地区用兵,消息还基本上没怎么断过;那么南方地区的战事,真的是有开头有点消息,直到三宣六慰相继平定,大军在印度登陆,攻克德里,这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

很多人都在揣测,沐琮是不是已经深陷重围,甚至已经全军覆没。汪舜华自然也很担心,但鞭长莫及,只能下诏给张能,命其亲率南海巡检司,配合李定拿下马六甲海峡,恢复旧港,随时策应沐琮;一边命令云南、贵州、广西等省都司厉兵秣马,随时待命;同时安慰自己,当年王玄策能创造一人灭一国的奇迹,60年代初边防军就能打到新德里附近,所以对三哥的战斗力不必估计过高;如今沐琮身率三万铁骑,一定不会有事。

但直到告捷的文书连同地图传到北京,商辂等人反复盘问,这才确信,那个曾经的天竺,已经被沐琮帅军征服。

尽管此前已经取得了辽东、红盐池和延绥等多个大捷,但西北大捷和三宣六慰、印度大捷的分量仍然是不同的,尤其这三场仗几乎是同时进行、胜利也是同时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