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0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这样有理有据,自然没人会反对。因此建极八年,汪舜华正式下旨,鼓励敬献书籍,由四夷馆组织翻译刊刻,如果入选《四库全书》,还可以获得奖励甚至关税减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相继就有海外商人献上了很多手抄本;尤其次年开始从西域引进人才,相继带来了大量的典籍,几乎把整个百年翻译运动的成果搬了回来。如今四译馆正在没日没夜的翻译。

从他们口中,汪舜华还得知了另外一个消息:“当年帖木儿征讨四方,将各国工匠带到撒马尔罕。他死后,儿子沙哈鲁没有穷兵黩武持续扩张,而是努力经营乃父遗产,大兴文治。兴建了很多学校、图书馆,还有一座天文台。在那里,他安装了一座巨大的限象仪,绘有九天星象、分秒度数、气候分野、海洋山岳图表。沙哈鲁极其沉溺于此,观测了三十年,完成了一份《历数表》,记载了不同时代与不同地区、计时、行量运移、恒星位置,其中包括太阳、行星运行表和一千零一十八颗恒星的位置表。可惜兀鲁伯死后,天文台被毁,我们也只好到处亡命。”

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学者皇帝,简直堪称“皇位上的学者”。

只是下一句汪舜华就有点啼笑皆非:“兀鲁伯精通历算,测算出自己会被大儿子所杀,于是将长子拉提夫放逐。拉提夫十分恼怒,发动叛乱,将乃父处死。”???

这不就是俄狄浦斯的现实版,到底是真的中了命运的诅咒,还是诅咒给了现实的灵感?

这份《历数表》如今也带到了北京,汪舜华看着这份手抄本——看不懂,但是有图!

汪舜华简直不敢相信,15世纪居然有人能够通过肉眼观测,绘制出如此详细的星象图。

汪舜华还在感慨,詹事杨守陈幽幽的说:“当年宋朝宰相苏颂制水运仪象台,有撰《新仪象法要》三卷,其中有星图63种,记录恒星1434颗。”

汪舜华想起来,这可是比肩沈括的超级牛人,他的水运仪象台,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堪称全自动装置。可惜这样的黑科技,后来竟毁于靖康兵燹!宋朝南渡之后,也曾经想过复原,但是主要领导换了几茬,都未能成功。

建极元年,朝廷设科学院,水运仪象台的复原也摆上了台面,尤其放宽天文学以后,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想复原这个东西,但即便有苏颂留下的说明书,对照图纸,还是没有成功。

汪舜华看着苏颂星图和水运仪象台的图纸,实在弄不清原理,简直想咆哮:“到底我是穿越的,还是你是穿越的!”

这边西域学者还在说着当年的兀鲁伯天文台是一座3层圆柱状建筑,装置有半径十三丈余的象限仪,以及十三丈余的大理石六分仪和水平度盘等很多精密的天文仪器,并收藏了天文历算等大量图书。

看了图纸,工程实在太过于浩大,光是选址就是要命的事,还是再等等,看能不能先把水运仪象台弄出来。

海商这条路来的也不少,汪舜华不认识外文,不过让人统计,最多的除了《圣经》,就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此外哲学方面有柏拉图的《理想国》,文学方面有《荷马史诗》《伊索寓言》,数学方面丢番图的《算术》,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物理方面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以及阿基米德的一些著作。

——不要怀疑,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这些思想巨匠明朝的士大夫不认识,在西方读书人里头算是家喻户晓,否则伽利略不会拿着两个铁球到比萨斜塔楼顶做实验去反驳亚里士多德;而《几何原本》使用了公理化的方法,后来成了建立任何知识体系的典范,在差不多二千年间里,被奉为必须遵守的严密思维的范例,在西方的印刷量仅次于《圣经》。现在明朝要收书,他们自然是捡名气最大的上贡。

汪舜华大喜过望,马上找熟悉两种语言的来翻译——肯定不能一步到位,那就先翻译《圣经》,其实她对这种书不感兴趣,但是现在要了解西方,必须读这本书。

商人们其实只是抱着侥幸心理,万一看上呢?其实对这些书认识的有限,就算真有读懂的,那也是凤毛麟角;人家万里迢迢是来做生意的,翻译官那三瓜俩枣的收入,还真看不上。

还有传教士。

第306章 远客(中)

官方禁止外来传教,但是外国商人很多是信教的,不能建教堂,那就在家做礼拜;不能刊刻,那就手抄;因此神甫还是有需求的。

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何况自从《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泛传播,中国在欧洲人的心中,就是遍地都是黄金的宝地,而商人们的切身经验告诉他们,这大致差不多也是事实;因此,还是有一波接一波的传教士踏上了来中国的商船——朝廷禁止传教不要紧,上帝与我同在,只要结交了士大夫,取得陛见的资格,说不定明朝皇帝真能被说动了呢!——谁不知道几年前,大明还是海禁的,看看这些年改了多少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