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09)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学习汉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传教士毅力惊人,尤其几年后太后广求海外书籍的消息传来,他们更是异常兴奋——如果借着这个机会把《圣经》呈上去,是不是就有希望了?

建极十年,赞玛提欧等人带着一大堆典籍来到北京,在惊叹世上居然还有比广州更雄伟壮丽的城市的时候,也坚定了要在这里传播天主的决心。只是这时候朝廷上下正忙着吵架,没功夫搭理他们;自然还包括跟他们一样到北京来献书的人。

——当时朝臣们正在为自己的待遇争吵,没资格上场的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没功夫理会蛮夷的想法;尤其四译馆隶属翰林院。翰林院学士杨守陈是再虔诚不过的儒生,之前有几次献书,都是传播上帝的,让他极为不满:“我们还没要求你们归化,你们倒蹬鼻子上脸了。”

因此对太后征书的旨意,也很不以为然,就当是当年征集粮食种子一样的面子工程。

好在吵完架,大家也就开始干正事了。汪太后听说来了不少海外友人,亲自召见了他们,还问到底都是些什么书,讲了些什么。

应该说,商人们为了拿到减税的特权,真是费了心,短短时间,搜罗了不少书。因为知道太皇太后太后喜欢看戏,于是就有不少故事书。

太后要召见,杨守陈自然要先政审。只是他老人家一听说那乱七八糟的男女关系差点没当场昏厥过去:“果然是化外之邦,神仙都不检点!更别说那些凡间的国王公主,一个个干了什么事!杀父娶母、杀兄弟杀儿子还五马分尸!居然还为了一个女人打了十年仗,还说打得值!”

杨守陈简直想暴走。

好歹记得自己是做什么的,挥挥手,让那人去一边了。

接着往下问:“《圣经》,这是哪位皇帝或者圣贤写的?蛮夷会有圣贤?”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什么哲学,《理想国》之类的,会比孔孟更高大上吗?”

不感兴趣。

“讲数学的?还能胜过《九章算术》?”

不感兴趣。

“物理学?什么鬼?”

不感兴趣。

但是太后问起来,他也不可能说一无是处,否则一个“阻塞言路”之类的帽子就担不起——要不选几个不犯忌讳的,推出来回话,表示自己是干活的?

杨守陈呈上了目录。

能够跨越两千多年的时间,跨越几万里的空间被人推荐给明朝,自然都是来头不小。汪舜华翻了一下——原本她是真没看过,只能一个个的去猜,好歹圈定了哪些书籍需要翻译,然后再说先后顺序——首先是《圣经》,然后数学和物理等理工科学,这个比较实用,虽然很枯燥,首要的就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还有阿基米德的作品;丢番图是谁?《算术》名字挺大,用吧;接着才是以《理想国》为首的哲学家作品,《荷马史诗》之类的先放一放,主要是怕吓倒明朝君臣——她当年学文学史的时候,三观就已经碎了一地;亚里士多德就算了,错误的化身。

杨守陈大喜过望:“可算过关了!”

四夷馆隶属翰林院,直到弘治七年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实际管理;翰林院在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之西,四夷馆也在这里。

此前,四夷馆分为蒙古、女直(女真)、西番(西藏)、西天(印度)、回回、百夷(傣族)、高昌(维吾尔)、缅甸八馆,其中缅甸是聘洋人执教。

建极五年,改为四译馆,仍属翰林院,同时,增设了日本、朝鲜、越南、暹罗(菲律宾)和天方馆,就是印度以西的,都扔给他们。各分馆馆丞均为正七品。

作者的话:感谢@彩云逐月(书友)的9枚刀片,今天双更,请各位亲继续支持,谢谢大家!

第307章 远客(下)

汪舜华得空召见了他们:“虽然你们刚来中国不久,但你们的宗教倒是很早以前就传入中国了。早在唐朝贞观九年,波斯僧阿罗本将经书献给朝廷,取得传教资格,在京师长安乃至地方府州建立寺院;还翻译了不少经书。当时称为景教,是取光明辉煌之义;后来武宗会昌废佛,景教也被禁止;元朝再度传入,元亡后,再次衰落。至今民间还有十字架教派信徒的传说,估计就是你们的教友。”

赞玛提欧马上就来了兴趣,说:“我倒是知道,以前看《马可波罗游记》,提到北京和大同、敦煌乃至扬州、杭州、镇江等地都有景教徒和景教寺。”

——谈得高兴的赞玛提欧其实不知道,汪太后有关景教是天主教分支的论断来自于中学历史知识;只是也仅止于此。因为不是考试重点,对宗教也没什么兴趣,了解也实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