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3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徐俌今年已经二十六岁,英气勃发,管着中军都督府。看着郎才女貌的一对璧人,看着两人眉目间流淌的情谊,汪舜华吩咐了几句,忍不住潸然泪下,去给先帝上香,也格外真诚。

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皇帝没有嫡子,但有了儿子,她也就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

只是,身上的担子还是不能放下。

永康长公主回门当日,黔国公太夫人梅妙灯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四十五岁。

事实上,梅夫人这些年培养儿子,费尽心力;身体早已不好,尤其此次入京,舟车劳顿,已经病重多时。只是永康长公主出阁在即,不能出意外,全靠太医妙手吊命。

永宁长公主大哭了一场,她不知道,婆婆其实比历史上多活了一个半月。

梅夫人的后事极是隆重。沐琮在景泰省,肯定赶不回来了;沐家在北京也没什么近支。永宁长公主作为儿媳主持了后事,当然汪舜华还派了心腹内官协助,并亲自率领皇帝宗室勋贵文武前往拜祭。

沐家与皇家渊源深厚,沐琮又立下大功,倒是没人说三道四。

按照梅夫人的遗愿,要将她与亡夫沐斌合葬于南京沐家祖坟;汪舜华命南京工部操办;同时,命倪谦撰写行状、章纶撰写神道碑、商辂撰写墓志铭;襄亲王篆盖。

梅妙灯二十一岁守寡,蓬首垢面,称未亡人,抚育儿子。她性格严厉,治家谨肃,家中凡事井井有条。沐琮懂事以后,朝夕督使向学,勉之以忠孝,教之以公勤;永宁进门之后,婆媳亲密无间,汪舜华对她很是尊重。

同辈的人去了一个,汪舜华心里真的很堵。

下元节,顺亲王琼炟薨,享年六十四岁,在位四十七年。汪舜华辍朝三日,追谥宪王。顺亲王今年以来身体很不好,汪舜华命太医轮流前往诊治,还让礼亲王前往诊视,到底是无力回天。

大家都不知道,顺亲王其实比历史上多坚持了三个月。

有留恋,也有憋屈。

顺亲王有六个儿子,嫡长子芝壐未婚早亡,追封悼简世子;嫡二子芝址封世子;四个庶子,芝垝封三城王、芝坦封新城王,五子芝垠、六子芝土瓦生母都是侍妾,不得封。

顺亲王虽然早年骄奢,但毕竟是锦绣丛中长大的,没有经历过大的阵仗,被申斥过也就老实了。当年改革,很多老实不老实的亲王都起来闹事,他都老实呆着。他没有和亲王的才学,礼亲王、襄亲王的贤德,瑞亲王的灵秀,但汪舜华对他也很尊重。

顺亲王的几个儿子,都相当聪明好学,在宗室子弟中堪称出类拔萃;尤其世子芝址才学出众,孝悌谦让,卓有声誉。

只是芝址虽然有了四个儿子,但都是庶出,郡王可以展望,王位是真的保不住了。

顺亲王的后事很是隆重。

刚办完顺亲王的后事,襄亲王站出来,辞职。

襄亲王生于太宗永乐四年,十九岁封王,二十四岁就藩,今年已经七十。按照规矩,官员年满七十岁致仕。

宗人府的事情很多,而且相当敏感,这些年襄亲王劳心劳力、协调各方,宗室宁谧,后方宴然,着实辛苦。

因此,汪舜华劝留了一番,也就准了。

襄亲王回家安享晚年,宗人府的工作还是要有人主持。

和亲王在主持《永乐大典》的重录,端亲王仍旧忙碌于医药事业。

剩下的三位世袭亲王,礼亲王、嘉亲王、齐亲王,谁更合适?

没那么麻烦,真的。

不管是汪舜华还是皇帝,甚至文武官员,都只有一个选项:齐亲王。

汪舜华的幼子,皇帝的亲弟弟。

礼亲王也推荐了齐亲王,理由是他聪明孝悌,仁爱贤德。

汪舜华顺势准了。

齐亲王继任宗人令,在汪舜华和改革派官员看来,一旦皇帝有状况,皇子年幼,他可以迅速接管朝局;在皇帝看来,打虎亲兄弟,对付母亲这个母老虎,一同长大感情真挚的弟弟无疑是最好的人选;而在宗室看来,汪太后迟迟不肯交权,如果两个亲儿子势力逐渐膨胀,难以约束,她总不能一网打尽——你可就只有两个!

不管怎么样,大家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中达成了重要共识。

一片祥和。

然而没有人会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与此同时,定襄侯郭登的儿子郭岳袭爵。郭登在建极十二年拿到了世袭资格,只是郭岳是庶出,只能降等袭伯爵。

稍后不久,安南的战报传到北京。其实年初得到韩雍南下的消息,汪舜华有心理准备,除了命广西、广东、贵州加强戒备,随时准备南下,也命南洋巡检司加强策应,协同作战。

而今,前方战事已定,朝廷的吵闹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