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54)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丰润伯曹振既然当年能犯不孝罪,现在又和妓女勾勾搭搭,作风自然好不到哪去,言官们使劲挖掘,罗列了三十多条罪状,从心怀怨望(抱怨太后没事找事)、交结朋党(和一堆勋贵整天吃酒打猎)、召集亡命(和社会闲散人员来往密切),到衣服逾制(颜色材质什么的有问题)、家门不睦(小老婆太多难免争风吃醋),最后得出结论:不夺爵不足以平民愤!

修武伯沈煜同理。

更倒霉的是泰宁侯陈桓。他父亲陈泾建极十五年七月三十日去世,历史上他在当年十二月袭爵,这回因为考封,连续几次名落孙山,只好闷在家老老实实读书射箭,好不容易今年考上了,封爵了,找着机会发泄庆祝一下,哪知道就出事了。

马上言官就把他家里的事挖出来:陈桓是陈珪的后人,跟随太宗靖难,几代忠良。景泰末,其父陈泾掌南京前府事;后召还,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闲住。后来到地方削沈王,那一家子都是老实人,没办出格的事,嫡生儿子一大群,没想过造反,因此很顺利。汪舜华也就觉得他办事也还不错,于是就让他到湖南督促土地改革,结果遇到了荆王世子造反。他被吓得惊慌失措;好在跟着一起去的卫颖很靠谱,稳住了局势。汪舜华于是让他回家呆着。

——泾无他才能,徒以会昌侯孙继宗婿得进用。在广西以数千军为数百蛮所困,大损国威,罪重刑轻,论者至今不平。

这是《宪宗实录》的盖棺定论,言官们的话自然更不客气,反正会昌侯孙继宗早就死了,坟上的草都几丈高了。

于是,新鲜出炉的泰宁侯陈桓位子还没有坐热,就和曹振等分别发配景泰、清宁、怀德,虽然都在南方,但关山迢迢,不知何年再见;更让人忧桑的是,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太后直接宣布除爵,也就是这个爵位被取消,以后彻底没指望啦。

僧尼道士们已经被收拾过一轮,现在要靠他们去边疆地区传道,因此汪舜华痛骂了一番,也就是了;顺天府带头,全国各地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扫黄打非。

与此同时,国家情报部门也要扩编。以前有锦衣卫、有东厂,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此前国内改革能保持大体稳定、汉昌南方各省用兵,都少不了他们的功劳。

如今机构设置不变,但是人员要扩充,内部尤其两京地区的情报工作不能放松,新省的情报要大力加强,北方也要加强审讯,此外,西方情报也要拓展。

当然东厂在国内活动就成,锦衣卫可以跑远一点,方式也可以灵活一点,不仅可以亲自跑去侦探,还可以积极发展下线,或者用经商的名义。

本来想改成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想想毕竟祖宗传下来的,就别节外生枝、惹人议论了。

只是一件僧官宿娼案居然引发这样大的后果,还是让所有人始料未及。听着汪太后声色俱厉的重申所有人等都要谨言慎行,绝不可跨越法纪,否则绝不偏私,大家都交换了一个眼色:太后这样震怒,显然不是因为陈桓等人行为不谨上行下效败坏社会风气,也不仅是想转移朝野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敲山震虎:宗室已经全部进京定居了,虽然说自家人,不必太过拘束。但宗室之间、宗室和勋贵之间、宗室和朝臣之间应该如何交往,绝对是一个大问题!勋贵们没有军权,养着也就养着了;可是宗室不一样,都是姓朱的,天下也有他们的份。太后年老,皇帝的儿子还小,万一下面想要提前安排,利用这些看似平常的机会进行串联,等时机成熟,再来一个宫廷政变,朝廷能防得住?

——此外,宗教结社一直是农民起义的重要组织形式,白莲教在清朝嘉庆年间闹出了大动静,明朝君臣不知道;但他们知道明朝建立和明教是有很大关系的,此前唐赛儿起义也借助了宗教势力。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钱有闲的跑去烧香拜佛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和尚道士在宫里没有找到知音,到别的地方照样是座上宾,至于其间有没有干点私活,估计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众人老老实实的磕头,暗暗地擦了把汗,觉得自己老实呆在家看星星真是个不错的主意。

汪舜华的眼睛遍扫了一圈,终究在皇帝身上停留下来。

第325章 鼠疫

僧官案只是个小插曲,新一轮的春夏攻势也只是明朝人民茶余饭后的些许谈资。

虽然对北方还有敬畏,但是年年出关,年年捷报,大家也就平淡了,只盼什么时候彻底扫清北方再来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