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56)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顺天府尹李裕字资德,是景泰五年进士,骨头很硬。历史上曾经硬刚过石亨。虽然对汪太后不满,但要命的事不敢马虎。在宫里听完汪太后的训话,拍着胸脯表完态,回到府衙召集属官商量对策,把市区按照街坊划分了大大小小的战区,衙役组成突击队在路上巡逻;坊内和城外的乡村也成立了指挥部,由本土的丁壮负责——这是汪太后要求的,全民都要动起来,否则大家一起死。

李裕下令巡街的衙役:“周密部署,严阵以待,绝不放老鼠过门。”

又下令丁壮:“分片负责,坚守阵地,看见老鼠就杀,还要彻底烧化。”

猫狗逮耗子的效率太低,穴烟熏水灌只能把老鼠暂时赶走,现在要的是彻底灭杀。鼠笼子捉,是常用的;用筛子或木板扣,是高效的;用胶粘或毒饵诱杀,是有威慑力的;毁穴诱歼,是绝户的;实在没办法,用砖头砸!

不用专家手把手地教,甚至不用向中央报数据,群众的创造力再一次激发出来,争取不让一只老鼠活着跑出京城。

对付蚊子大家也有心得,挂蚊帐防,用艾草熏,挂香囊驱,养青蛙,种驱蚊草,能工巧匠发明了一种精巧的铜制吸蚊灯,锥形的灯身上张开一个喇叭形的大口,灯捻被点燃后,气流从喇叭口迅速吸入,蚊虫便会被这股热气流吸进灯盏内而亡。

锦鸾带着嫔妃向汪舜华进献了装着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角茴香等药材的驱蚊香囊。

汪舜华接过捆在腰上了,皇帝嗯了一声,没动;锦鸾过去给他戴上。

转脸又向宫人分发了自制蚊香:用宋朝的办法,将阴干的浮萍,加入雄黄,用纸包裹起来,搓成一根一根的香,点上就能驱蚊香了。

近百万的京城市民被动员起来,光是伤亡就有近百人——要么人太多撞一块,要么爬房顶侦察敌情摔下来,要么跑的时候摔了碰了,还有10来个人是误食了毒鼠的食物中毒死亡。由于爬屋顶或摇旗呐喊,许多房屋的瓦片摔落损坏,后来烧瓦的厂子总共半个月卖出了近50万匹,大赚了一笔。

从顺天府开始,全国人民相继投入灭鼠、灭蚊大会战。

京城的鼠疫持续了将近三个月。言官上书这是天诫,汪舜华根本没时间理会,连朝会都取消了;禁军和城防官军带上口罩出动,关闭城门、阻断交通、隔离病患和接触人员、收容病人、毒杀老鼠、烧埋尸体、消杀环境,敢有抗拒的,格杀勿论;敢妖言惑众的,就地正法。

整个北京城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

唯一能听见的声音,就是扑杀老鼠蚊子的声音;入眼能见的,火葬的青烟比人家的炊烟,不知道谁更多一些。

这是一段艰难的岁月,汪舜华在宫里望天,想到历史书上有关鼠疫的记载,不知道这一回能不能熬的过去。

毕竟天子脚下,执行力比不上后世的逆天,但也还算能看。

清朝末年的东北鼠疫,在有铁路等现代交通的情况下,在医学家伍连德的指挥下,不到4个月就扑灭了;如今车马更慢,朝廷反应更为快速,总算没有造成惨烈的后果。

历史上黑死病后,欧洲开始走出中世纪,向着文艺复兴时代进发。

这场提前爆发的瘟疫铭刻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即便范围没这样广,影响也没这样剧烈,但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各级官员突然发现当年制定的《传染病防治办法》是管用的,瘟疫是有感染源、感染途径的,只要切断,就可以防控。

尽管病患的尸体大多被焚烧了,但疫情稳定后,仵作们奉旨戴上口罩为新近死亡人员解剖;而医家们则研究起感染源和感染路径,原来老鼠蚊子真的能传播疾病,甚至空气也需要隔绝,那么其中蕴含怎样的道理?

传统医学甚至格物学开始向着科学的轨道发展。

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端亲王父子。端亲王凭借特殊的身份,得到汪太后批准,大量解剖死刑犯的尸体。他用人生最后的十年时间,写就了《全体论》,重新画出了人体的结构图,对内脏和血管的记载甚详,开启了解剖学的新时代。

凭借此书,端亲王系拿到了世袭永替的资格。他去世后,儿子同鏕继承了他的医学事业,着力于新引进的药材的研究;而他的医学院桃李芳菲,将这项事业发扬光大。

子埅父子在历史上都以仁德爱民著称。子埅开办的惠民施药局活民无数;同鏕前后募集资金六十万两,带领百姓抗洪救灾,最终因积劳成疾,咳血而薨。朝廷哀悼三日,遣官赐祭,追谥惠王。

第326章 狂风暴雨(一)

依靠强大的中央政府,京城人民的执行力和凝聚力显现出来,在入秋以后,正常的社会秩序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