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5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但即便如此,死者也全部采取火葬,宫里宫外都还戴着口罩;直到入冬后,没有发现新的病患,大家才放下心来。

李裕抗疫有功,升了右都御史,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娄良则加了太子太保。

京城防控鼠疫惊心动魄,中原地区灭鼠热热闹闹,南方景泰省也在进行抗疫,其他各省同样陷入狂风暴雨。

前两年明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新设了六个行省。

在战争中,相当多的土司和王室成员被剿灭,但剩下了不少。

他们的辖区甚至超过朝廷直接掌握的部分,这部分朝廷是够不着的;但因为朝廷在直管地区推行改革,其中有些人贼心不死,勾结土司和地痞无赖图谋作乱——这是地方官呈上来的,肯定经过修饰。

汪舜华很明白,土司也不都是笨蛋,知道朝廷想文火炖肉,索性趁着这把火没有烧起来之前和同样不满的地主勾结起来,煽动百姓作乱。反正没有中央发红包,占山为王不比俯首称臣任人宰割痛快?

没办法,隔阂是天然的——语言不通;唯一没有多少障碍的就是怀德省,偏偏当年官兵胡作非为伤透了人家的心,现在反对最强烈的就是那里,否则汪舜华不至于连张懋和永安长公主都派到那里,就是要彰显自己破釜沉舟的决心。

确实形势不容乐观。

其实在官军占领之初,除了怀德省,遇到的阻碍不是特别大。三宣六慰是藩属国,来往虽然不如朝鲜亲密,但总归受到了一些影响,尤其是这些年对外开放,很多中国商人跑到那里去经商;现在称臣就能免税,大家都很高兴。

大有大的志向,小有小的生存之道。

土司们被掀翻了,大家也不关心甚至很高兴:这些土霸王欺压良善,鱼肉百姓,大家早就不满意了;何况并入天朝上国,以后大家都是中国人,不是蛮夷。

因此最开始,一度出现了士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景。为了表忠心,很多人甚至主动带路,去剿灭前朝贵族。

——天高皇帝远,谁当皇帝不是当?这样,大家还自在一点。

——至于景泰省,那真的百姓是载歌载舞。

只是去年底,当朝廷命官和驻军相继入驻并开始实施土地清理以后,形势在悄悄发生变化。

应该说,明朝定的赋税标准其实不高,为了稳定地方也做出了让步,大量留用原有的士人,允许他们免除相当于举人的田赋,但是其他的工商税要交。

五个行省,是需要海量的投入的,明朝是农业社会,财政并不算充裕,没有那么大的气魄和能力一直输血,反而需要这几个省向中央朝贡,至少运输一部分粮食,才能让中央觉得这地方有价值;至于军需和官员俸禄,则需要各省自力更生,实在条件比较困难的,就需要相互支援。

考虑到景泰省和清宁省多是平原,人口众多,因此,景泰省每年支给仁寿省、永和省各一百万石,清宁省支给怀德省一百万石。当然仁寿省产美玉、永和省产木材,怀德省有良港,实在不够,还可以购买。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军需,也是让他们互相牵制,互相监督,防止放飞。

汪舜华把话说得很明白:“朝廷不可能让这六个省成为不停流血的伤口,最后拖垮整个国家。包括你们的俸禄在内的所有用度,需要你们自己解决,朝廷只能给政策。”

关乎吃饭问题,三司衙门自然很卖力。军队去屯田,宣政司就要严格征收辖区内的各种赋税,顺便涉嫌走私的也要严打;普通商人没多大反应,标准和从前差不多,但这些贵族以前都是人上人,不仅有免税的特权,还享有各种优待,而今,全部清零。

可以想见土著贵族的愤怒。包括此前最顺从的景泰省,最应该与世无争的和尚们,都团结起来,共同反抗侵略者——当然,他们反抗的方式很特别:绝食。

通过翻译,沐琮马上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他经历过内地的土改,有印象,知道这是免不了的;只是这里比较麻烦,语言不通。

语言不通其实也没啥,至少他反对的声音传不到朝廷上去——当然前提是能够把这里摆平。

沐琮很知道丈母娘的心意,见识到这里的富庶尤其是丰产后,他就坚定了把印度打造成第二个云南的决心。

建极十七年,整个恒河流域在明朝的炮火前选择了投降。因为所带兵马实在太少,而且不能适应这边的气候,沐琮选择了收紧拳头,耕耘好已经占领的土地。

朝廷还在研究怎么处理,但他已经开启了全部马力。

除了招徕大量的翻译帮助安抚百姓,沐琮还大量收缴了贵族的财产尤其田地充公,交由军队和无地百姓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