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69)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沐琮笑:“什么时候恶徒不再杀人,我也就可以不动刀子了。你既然能和湿婆说上话,就麻烦你去跟他说一声,朝廷是有王法的,希望他能遵守朝廷的王法,否则,是不行的。”

转脸吩咐把这个和尚投进恒河,让他去给湿婆带话。

结果没想到和尚后面还跟着一大群人,有的是他的同门师兄弟或者其他寺庙的和尚,也有普通人。

他们都是心甘情愿去给湿婆带话的。

河岸边跪满了为他们祈福的人群,他们奔走哭嚎,甚至跳进河里一起祈祷着上天的宽恕,祈祷神灵惩罚这罪恶昭彰的恶人。

沐琮的嘴角动了动,把地图交给原杰:“就这么办吧。”

原杰要做的,是引恒河之水灌溉,这在中原地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景泰省,也并不少见。早在经典和神话中已经描述过;自12世纪以来,灌溉高度发展,蒙兀儿国王后来修筑了几条灌渠。

如今对景泰省的地理地形还在进行勘测,系统水利工程上马为时过早,但沐琮打算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灌溉设施。

与此同时,不能坐以待毙。

调虎离山。

闹得这样轰轰烈烈,肯定是背后有人。

谁?

婆罗门。

尽管沐琮和朝廷已经极度忍让,没有取消种姓制度,但就不许侵犯官军和杀人者死以及缴纳税赋这三条基本原则,他们也不能接受,在背后鼓动和怂恿甚至串联全省各地的和尚们,煽动百姓闹事。

必须要阻止他们。

但他们不可能被收买——与他们既得利益相比,朝廷所能承诺的太少,而且双方已经撕破了脸,政治互信已然没有了。

杀人不是不行,但恐怕杀不尽绝。明朝毕竟是外来户,比起土著来,人数太少,要命的是语言不通,土著又多是文盲,想发点檄文唱点童谣搞点宣传都不行。

最好的办法,把这几尊佛送走。他们在景泰省是大佛,去了北京,就该感受一下朝廷的铁拳了。

沐琮毫不考虑这件事将给丈母娘带来什么样的烦恼,国事为重。

沐琮是个心动不如行动的人,定下了计划,很快就动手,以朝廷仰慕佛教的名义,邀请众多婆罗门僧侣前往北京面圣传教;与此同时,进行文字翻译和著述工作。

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沐琮的目的是什么,婆罗门们当然不干;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婆罗门收拾行囊,逃往南部的德干高原或者西北和北部山区;如果不是对面的白羊王朝三观不合,说不定也可以渡海过去试试。

但是沐琮定了决心,先是高官们上门劝说:“当今太后是最仁慈不过的,她特别信奉宗教,佛教道教各种教都发展的很好,你们去了,肯定也会受到重用。”

然后掰历史:“佛教传入中国很早,尤其很多婆罗门教士在中原地区名声很大,尤其大诗人刘禹锡你知道吗?他曾经患眼疾,经婆罗门教士用金蓖术治好,所以写了一首诗:‘三秋伤望远,终日泣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蓖术,如何为发朦?’”

“你们的医术那么好,光是药方都有好多,你们去了,一定能光大门庭。”

还是不去?

没事,鼓动军士和民众请愿,让婆罗门们去北京朝觐,表达景泰省的臣服,恳求太后皇帝赐下更多的福祉。

还不愿意去?那就由不得你了。

沐琮让左参政方佑带着这一大波人回京。

方佑字廷辅,南直桐城人,景泰八年进士,官监察御史。凡所巡历,人不敢循私,只是他一直催促皇帝亲政,被调到陕西当知府,又提了参政。

四月初八,佛诞日。沐琮在景德府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带领属官和士兵欢送赴京的高级僧侣。

景德府就在恒河边上,确切的说穿城而过。沐琮让方佑带人押送婆罗门们上船,最大限度的切断他们和普通民众的联系。

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众人商量了半天,制定了详细的应急方案,并作了周密的部署。

这回赴京的婆罗门特别多,尤其全省顶级僧侣几乎都在这份名单上,因此前来送别的百姓特别多,几乎是倾城而出。

僧侣们当然想煽动百姓,但提前就被官府控制,被锁在寺院里,外面还有兵士守门;甚至出了门,也是被堵了嘴捆着塞在轿子里。

婆罗门们还想说什么,但是下面人声鼎沸,根本没有人听他们说什么,反而是军民百姓载歌载舞的;士兵还带着百姓一起诵经,为远行的僧侣祈福。

送别的地点就在码头上,沐琮一挥手,上千名僧侣就被领上了大船。他们有的挣扎着不肯走,被背后的军士强行推上了船只;有人不甘心,直接投入恒河。